2023年,陽山縣紀委監委堅決扛起鄉村振興組團幫扶江英鎮的牽頭責任,聚焦“百千萬工程”目標任務,圍繞“村美民富產業旺”的新圖景,凝聚各組團幫扶成員單位和各方的力量、資源優勢,合力在人居環境整治、促進產業發展、優化公共服務上實干苦干,使鄉容村貌、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群眾收入持續增長。
督促幫扶責任落實
發揮“組團式”力量
為進一步發揮組團幫扶優勢,形成幫扶工作合力,陽山縣紀委監委積極牽頭,協助落實幫扶雙方定期互訪和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推動組團幫扶工作。
2023年,縣紀委監委牽頭,召開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共同研究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持續抓好江英鎮在3次幫扶工作聯席會議所提的幫扶需求項目落地見效,協助解決民生實事30項,有力推動當地民生保障、美麗鎮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等重點工作。
同時,縣紀委監委的牽頭統籌下,各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年至少2次、分管負責人每年至少4次到江英鎮走訪調研,協調推進重點幫扶項目。2023年初,在幫扶單位的努力下,自籌資金8.6萬元支持江英鎮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有力推動大橋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有”示范樣板工程順利投入使用;在年底,自籌資金40萬元重點實施省道S525線青蓮中心村大洞至江英大橋村南蛇頭長約1公里路模拓寬土方工程建設項目等工作。
“今年,我們將向幫扶單位爭取到的資金,著重用于江英鎮鄉村振興發展關鍵處、民生急需處,如協調資金10萬元推動Y884鄉道大橋村委會紅光村至塘下村路500米段路面及排水改造,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該路段逢雨必浸的嚴重安全隱患問題,保障出行群眾和過境車輛安全。”駐江英鎮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負責人表示,幫扶單位的自籌資金彌足珍貴,工作隊都會結合鄉情民意合理使用每一筆資金,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據了解,工作隊充分調研摸清鎮村實際情況,查找突出短板弱項,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特點,協同江英鎮編制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細化年度幫扶計劃和措施,逐步推進規劃項目落地落實,切實加強幫扶項目的監管,確保駐鎮幫扶資金、自籌資金用得規范安全。
做好“土特產”文章
積極壯大五大農業產業
走進江英鎮江英村,四面環繞著跌宕起伏的山巒,村里的旱地西洋菜種植基地里,一茬茬西洋菜經過山泉水的噴灑,在陽光下愈發綠意盎然,滿目翠綠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
西洋菜是縣委、縣政府當前大力主打推動的五大農業產業之一。在縣紀委監委和縣農業農村局的協調、搭線下,江英鎮充分利用當地山水土地資源優勢,加快與農戶流轉土地,采用“政府+企業”共同投資模式,通過引入經營主體及做好對接服務,突出打造江英村、大橋村兩個旱地西洋菜“核心區”,新發展擴種旱地西洋菜種植450多畝,實現全鎮旱地西洋菜產業示范基地種植約1000畝,年產值達6000萬元。

江英鎮新發展擴種旱地西洋菜種植450多畝。圖為西田旱地西洋菜種植基地綠意盎然,滿目翠綠。
“產業發展起來了,當地群眾的‘腰包’也鼓了!”工作隊負責人表示,受益于當地西洋菜產業的發展,400多名當地群眾被常年吸納到基地務工,不僅實現“家門口”就業,還能進一步增收,聯農帶農效應顯著。據統計,全鎮旱地西洋菜產業示范基地年發放務工人員工資約600萬元。
除了西洋菜,陽山雞、玉米也是陽山打造五大農業產業的重要內容。
“江英雞品種優良,加上當地得天獨厚的石灰巖高寒山區自然環境,在山地放養,喂養本地盛產的玉米,肉質細嫩、皮薄、肌間脂肪適量、雞味濃郁,想不好吃都難。”江英雞養殖大戶周某說道。據了解,組團幫扶以來,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把鄉村產業振興作為重點調研,督導江英鎮堅持以“陽山雞”專業鎮的基礎優勢為依托發展,持續落實對扶貧產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政策,積極引導培育發展了規模經營主體30多個,實現年均陽山雞出欄達110萬羽以上目標任務。
此外,還積極引導鼓勵當地群眾利用撂荒耕地,連片規模種植玉米,進一步鞏固擴大玉米種植發展,推動當年玉米種植面積達2萬畝以上,助力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為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隊積極宣傳,打造“好菜江英產,好雞江英產,好玉米江英產”品牌,其中:旱地西洋菜被選入省電視媒體平臺產業推介項目;坑邊村廚師參加縣舉辦的陽山縣“非遺美食”烹飪技能大賽并獲得二等獎......
通過品牌宣傳造勢,廣泛拓展農副產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動員幫扶單位、電商平臺企業等組織開展消費幫扶集中行動,引導幫扶單位和愛心企業等采購當地西洋菜、陽山雞、玉米粉等優質農副產品消費額達100萬元。
查短板補弱項
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現在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村容村貌大變樣,文娛休閑樣樣全。”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鄉村煥新,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為重點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設,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督促指導江英鎮、工作隊之間加強溝通協商、達成共識,合理統籌各類駐鎮幫鎮扶村資金,優先用于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通道硬地化、江英大街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大橋至江英街“三線”改造、南蛇頭和羊角石村兩個特色村示范項目等等。
此外,實施省道S525小半徑彎道加寬工程及路段拓寬硬底化、建制村公路單改雙項目、新建32個4G/5G基站、推進建設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完善敬老院消防設備設施及生活設施、排洪河道清淤阹危排險應急工程等,全面補齊長期以來制約當地發展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短板。

圖為省道S525小半徑彎道進行加寬工程及路段拓寬硬底化。
如今,一批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鄉村振興幫扶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進行,村莊環境變美變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讓當地村民的幸福感變得更強。
統籌優化配置公共資源
鎮域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進駐幫扶期間,尤其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在縣紀委監委等單位幫扶下,江英鎮、工作隊聚焦“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統籌優化配置江英鎮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改善鎮村基本辦學條件和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不斷夯實“百千萬工程”發展根基。
積極拓寬群眾就業渠道。依托駐鎮幫扶項目挖掘本地就業崗位,分批分次吸納當地群眾到35個駐鎮幫扶項目務工就業累計3520人;引導當地農業企業開展幫扶,為當地群眾提供西洋菜采摘、桑蠶養殖等崗位,帶動低收入人口160人就業增收;統籌安排當地務工群眾在鎮人社所、村級保潔等公益性崗位就業累計60人。

圖為400多名當地群眾常年在西洋菜種植基地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幫扶。組織舉辦就業培訓班3個班次,其中培訓已脫貧人口5人,幫助已脫貧人口實現就業16人;規劃省級駐鎮幫扶資金30萬元為江英衛生院添置電磁場治療儀、頸腰椎多功能牽引床等設備,切實提升該院特色專科中醫館醫療設備水平,讓當地群眾可就近享受到現代物理康復治療服務;邀請市婦幼保健院專家醫師到當地開展義診活動5次,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幫扶。先后引導國資企業、民營企業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累計30萬元,以及組團幫扶單位捐款累計105多萬元,均定向到江英鎮,有力推動防止返貧監測、人居環境整治、道路橋梁修復、安全供水飲水、水利設施維修等80多項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在全鎮分片區設置4個社會工作服務點,配備社工、事務崗、服務崗等22名,為低保、特困、邊緣戶、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服務,累計入戶探訪在冊服務對象3000多戶次,探訪服務4000多人次,開展社區活動、政策宣傳活動53場次,實現全鎮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全覆蓋。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