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山,天藍水清、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置身其間心曠神怡!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該縣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扎實推進林業重點工程,著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建設強富綠美新陽山。
厚筑生態“底色”——擦亮“高顏值”,涵養“好氣質”
“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陽山縣韓愈文化公園,樹木蒼翠欲滴,孩子追逐嬉鬧,大人信步閑游,成為市民群眾休閑健身的絕佳去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陽山亮眼的發展“底色”。該縣土壤環境質量良好,境內江河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據國家生態環境部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陽山在全省21個被考核縣中排名第一,相繼獲授“中國綠色名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等金字招牌。

同時,陽山舉全縣之力打造生態名片,以點、線、面結合為路徑,建設“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提質”全域綠美新陽山,著力建設高質量古樹公園、森林鄉村、景觀路、景觀林等園林綠化精品點,大幅提升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深入推進生態畫廊、綠道建設,打造依山傍水、串聯城鄉的綠道網絡工程;持續推動城市綠地增量和布局優化,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全力以赴綠化美化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打造賞心悅目“綠鏡頭”,創建生機盎然的綠色之城。

今年以來,陽山持續深入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共計完成林分優化1.8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3.7萬畝。全縣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累計參與人數約22.5萬人次,因地制宜種植高質苗木達67.5萬株。
如今,放眼陽山,山清水秀、笑語盈盈、美不勝收,既有“我見青山多嫵媚”的高顏值,更透出“一城山水滿城詩”的好氣質。
做強產業“底牌”——善用“含綠量”,提升“含金量”
陽山是廣東省的林業大縣,全縣森林面積367.05萬畝,森林覆蓋率73.46%;林地面積402.55萬畝,綠化率76.74%;生態公益林面積全省最大、全國第三。如何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更大效益?

陽山縣提出,既要生態美,也要產業優,做好綠色低碳發展“加減法”——對高碳能源、高碳經濟做“減法”,對低碳能源、綠色產業做“加法”,著力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之路。走進嶺背鎮美麗鄉村精品線路,漫步山塘古村落,可在南嶺水鄉“舟”游青山綠水,亦或能挑戰“云端”的玻璃橋。一處處優美怡人的生態景觀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陽山立足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根據全縣資源稟賦,著力構建“一核四區”新型城鄉產業發展格局。“一核”,即陽城鎮是“縣域發展核心”。該鎮緊抓陽山大力發展“五大五十億”農業產業機遇,大力發展陽山旱地西洋菜,并以區位優勢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四區”,即東部生態農業優化區、南部生態工業聚集區、西部生態綠色能源區、北部生態旅游康養區。

當前,陽山抓住“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契機,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緊扣產業振興這個關鍵,加大綠色生態經濟的投入,加快發展新興綠色生態產業,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讓綠色生態產業成為陽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牌和最強引擎,推動實現“農業提質、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堅守發展“底氣”——既要環境美,更要百姓樂
一座座整潔干凈的農家小院煥發新顏,一條條寬闊平整的鄉間道路縱橫阡陌,一個個美景如畫的秀麗村莊生機盎然……陽山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縣2077條自然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持續開展美麗鄉村五級梯度創建,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陽山依托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做活做旺生態旅游產業。鞏固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效,推動廣東第一峰、廣東峽天下、賢令山等自然山水景區提質發展;統籌整合韓愈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民宿和鄉村旅游。
目前,陽山縣13個鄉鎮串珠成鏈,建成“江山書卷·秦漢古風”陽城—青蓮—杜步線、“湖光山色·詩畫田園”大崀線、“天南峽谷、康養吾鄉”嶺背—秤架線等七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在青山綠水間各色生態項目次第開花,不斷推動“美麗生態”“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美麗生活”。

“環境美、生態優、百姓樂”。陽山通過持續深入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重點發展生態經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做大綠色富民產業,逐步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奮力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樣板、打造綠色發展新標桿。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