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6日至3月1日,陽山將正式進入“兩會”時間。會議期間,陽山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將關注哪些民生問題,又將提出哪些意見、建議?會前,我們采訪了幾名委員和代表,聽聽委員、代表如何“話兩會”。
陳劍鋒:辦強陽山職業教育,為陽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出要立足“抓什么”,把準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抓縣域城鎮化,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弱項,擴大教育、醫療、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辦好高中。

陳劍鋒。
政協委員陳劍鋒是陽山縣教育局副局長。此次兩會他關注的是如何推動陽山教育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全縣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會期將提出“關于辦強陽山職業教育,為陽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建議”提案。
“陽山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陽山縣教育系統也一直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堅持把人才工作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陳劍鋒認為,要加快推動陽山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會議精神來推動落實。
深入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將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高教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縣城的承載力、吸引力,務實抓出教育成效,從而助力全縣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教育推動科技變革,引領社會發展。“蘇聯馬卡連柯講過,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陳劍鋒表示,職業教育是教育體系和人才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更是促進孩子們發展對未來的期望的重要抓手。
“辦強陽山職業教育將會為陽山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就如何推動陽山教育高質量發展,陳劍鋒提出,教師隊伍要立爭先之志,拉高標桿,全力沖刺實現教育發展目標。作為領導干部,更要率先垂范,真抓實干,凝聚合力,服務發展大局,把美好藍圖轉化為生動景象,為全縣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撐,不斷提升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根據上級文件和部署,希望加快縣職校新校園的改建,強化師資;統籌安排學校、企業等多部門聯合拓展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合作更深入、扎實;同時加強宣傳,倡導適合的教育,樹立正確人才觀、就業觀。”陳劍鋒說。
黃國梁:全民參與拓展銷售渠道
目前,陽山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業務范圍已從傳統的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拓展至土地托管、收儲加工、配方施肥、電子商務、農村合作金融等領域,助農服務作用逐步顯現。

黃國梁。
政協委員黃國梁是陽山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今年陽山兩會,他關注的內容與全縣農產品銷售有關。他表示,自己將重點關注全民參與拓展全縣銷售渠道方面的內容。
農產品展示展銷作為一種新型的農產品營銷流通業態,對于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品牌度,促進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有效對接,促進農產品流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縣內部分農業種植已有一定規模,也有一定產量,但缺乏管理技術,缺少銷售渠道。”由于自身工作職責原因,在日常工作中,黃國梁越發了解和理解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不容易和涉農企業、個人的艱難。作為政協委員,黨和國家給于了議政的權利,他更希望能為廣大農民發聲,提高農民群眾的收入。
“最重要是讓群眾得‘利’,單純從市場經濟來講,最基本的利就是要讓農民增加收入,讓群眾的農產品以好價格賣出去是最簡單的方法。”黃國梁認為,要想讓全民參與拓展全縣銷售渠道,要強化政策扶持、壯大經營主體、拓展銷售網絡、加大宣傳營銷和加強隊伍建設,此外,要強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搭建平臺多找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各網站、信箱等平臺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從而踏準市場節奏,規避市場風險,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打下基礎,從而提高農民農產品盈利水平。
政協委員黃國梁是陽山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今年陽山兩會,他關注的內容與全縣農產品銷售有關。他表示,自己將重點關注全民參與拓展全縣銷售渠道方面的內容。
農產品展示展銷作為一種新型的農產品營銷流通業態,對于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品牌度,促進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有效對接,促進農產品流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縣內部分農業種植已有一定規模,也有一定產量,但缺乏管理技術,缺少銷售渠道。”由于自身工作職責原因,在日常工作中,黃國梁越發了解和理解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不容易和涉農企業、個人的艱難。作為政協委員,黨和國家給于了議政的權利,他更希望能為廣大農民發聲,提高農民群眾的收入。
“最重要是讓群眾得‘利’,單純從市場經濟來講,最基本的利就是要讓農民增加收入,讓群眾的農產品以好價格賣出去是最簡單的方法。”黃國梁認為,要想讓全民參與拓展全縣銷售渠道,要強化政策扶持、壯大經營主體、拓展銷售網絡、加大宣傳營銷和加強隊伍建設,此外,要強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搭建平臺多找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各網站、信箱等平臺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從而踏準市場節奏,規避市場風險,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打下基礎,從而提高農民農產品盈利水平。
記者:段燦
通訊員:鄧曉慧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