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陽山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為堅決打好打贏此次疫情防控殲滅戰,在市的直接指揮下,陽山全縣上下聞令而動,迅速響應,主動投入疫情防控大局
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切實守護市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守土擔責 陽城鎮組建13個小組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面對突發疫情,為扎實做好全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全面排查風險隱患,11月19起,陽山在縣城建成區、嶺背鎮、黃坌鎮、秤架瑤族鄉圩鎮等分時段分區域開展免費核酸檢測,切實保障全縣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開展分時段分區域免費核酸檢測工作。
作為縣城所在地,陽城鎮黨委、政府按照市、縣統一部署,迅速行動,與前來支援的縣直單位人員緊密團結,組成專班,下設13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聯系碧桂園物業,有效發揮物業管家作用,在業主群進行告知有關事項;趕制網格作戰圖,給相關單位參考做預案,以做好測算和準備工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聯系各大超市,保障臨時管控區群眾生活物資供應……各工作小組各司其職,有力有序,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需要。

做好物資分發配送工作。
此外,被臨時管控的碧桂園小區內的干部職工也迅速響應,積極參與所在小區出入口值守。
為了解、回應群眾需求,陽城鎮還第一時間聯系了通訊公司,拉設3條電話熱線,安排人員開展24小時接聽、記錄、反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緊急需求。
“大多數熱線電話都是咨詢類。”負責熱線電話接聽工作的人員介紹,“比較多群眾詢問能否外出,對非緊急、非必要的,我們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但碰到需要醫療救助的,我們立馬將情況反映給醫療救治組,醫療救治組會根據情況迅速開展后續救治工作。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據了解,為方便群眾,轉運生活物資,減少人員流動接觸,陽山在臨時管控區內設立了居民生活物資中轉站。同時,為更好解決臨時管控區內普通診治問題,陽山還在碧桂園泊林苑羽毛球場建立了臨時醫療點,為有需要的群眾開展醫療服務。

設立生活物資轉運站。
封控不封愛 61名醫務人員自覺當起小區“家庭醫生”
一個上午的時間,線上線下已經接診10多次……11月19日小區部分區域被劃入臨時管控區后,住在陽山縣碧桂園臨時管控區的61名醫務人員自發就地上崗,成立了臨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小組,當起了小區“家庭醫生”,主動為臨時管控區群眾提供醫療服務。
“我是小區居民,也是醫務工作者。無論在什么時候,我都不會忘記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宗旨”“既然出不去,不如干點兒有意義的事兒吧”……來自陽山縣人民醫院的陳國強、華志學、黃香梅等醫務工作者在得知封控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陳國強介紹,住在臨時管控區的陽山縣人民醫院的61名醫務人員每日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做好核酸采樣,二是做好密接、次密接人員轉運及居家隔離人員健康監測,三是為臨時管控區內的群眾提供醫療服務。
核酸檢測、隔離轉運、醫療保障……疫情防控一線,他們成為最美的“戰斗者”。
“小區臨時性封閉式管理,但是居民的病不能耽誤。”在得知小區里有一位尿毒癥患者需要治療后,醫務工作者華志學在做好防護后,第一時間趕到住戶家中,為住戶解除了煩憂。
“由于我們都是本小區的住戶,對附近小區的哪條街、哪棟樓都非常熟悉,在接到病人的救援電話后,能夠做到及時上門救治。”華志學介紹,他們自發成立了臨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小組,就是為了更好解決臨時管控區群眾就醫問題。

臨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小組上門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醫療服務。
61名醫護人員分別來自醫務科、護理部組織心內科、腦科中心、急診科、呼吸科、感染科、內分泌科、藥劑科、財務科等科室,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發揮自己所學所長,配合好政府和醫院的工作,切實滿足臨時管控區群眾就醫需求。
“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樣,成為了活躍在小區里的‘大白’中的一員,協助醫療救治工作小組的排班、醫療物資保障、轉運工作和上門救助等工作。”護士長黃香梅說,作為醫務工作者,無論身處何地,在群眾有需要時,就應該站在抗疫第一線,彰顯醫者使命擔當,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這場戰‘疫’中,沒有人是旁觀者,沒有人是局外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便能匯聚點點‘星火’,凝聚起強大的抗‘疫’力量。”
據了解,19日至21日,陽山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到臨時管控區共接診(出診)17人(轉運14次),其中含定期透析尿毒癥患者3名、足月待產婦1名、嬰兒2名、兒童4名等。設立管控區臨時醫療點后,21日11時至15時提供醫療救治服務12人次。
黨旗飄揚 黨員干部在抗疫一線盡顯勇毅擔當
在收到縣城建成區開展分時段分區域免費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后,陽城鎮堅持“一盤棋”思想,無核酸檢測工作任務的各村黨員干部,在鎮的統籌安排下,組成黨員先鋒隊,分赴縣城49個核酸檢測點位開展支援工作。同時,各核酸檢測點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盡顯勇毅擔當,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黨員先鋒崗。
城南西社區充分發動黨員、退役軍人的力量,組建了一支抗疫防疫工作隊伍,為常態化疫情防控、突發應急事件增加力量。在本次核酸檢測工作中,他們主動請纓,協助引導群眾進行掃碼、測溫、亮碼等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彰顯退役軍人的靚麗底色,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紅色防線”。
全縣各學校、各單位也連夜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下沉到各點位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11月20日,在碧桂園臨時管控區核酸檢測采樣點現場可以看到,這里和縣其他核酸檢測采樣點一樣,標注了等候線,設置了警示帶,安放了遮陽棚,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志愿者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采樣工作有序展開,群眾積極配合,自覺保持距離,接受信息登記,排隊靜候核酸采樣……
“請大家排好隊、戴好口罩、保持距離……”黨員、教師許渝巧堅守初心,勇于擔當,帶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11月19日,得知所在社區抗疫志愿者緊缺,她毫不猶豫報名參加,主動參與到小區的核酸檢測點志愿者服務中去。
“19號凌晨收到小區臨時管控,核酸檢測工作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我想著自己就住在這里,就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志愿者活動。”許諭巧說,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自己義不容辭應該沖在最前面。
據了解,僅11月19日當天,縣教育系統便派出803名教師到縣城55個核酸檢測點參加支援。
記者:段燦
通訊員:孟齊飛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