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松林村的鄉村小道上,整潔優美的村道巷道、歡聲笑語的村民群眾,在示范基地里農戶們忙碌而充實……這一幅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正是松林村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的生動寫照。

自2023年被選樹為清遠市陽山縣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對象以來,大崀鎮松林村緊緊圍繞“典型引領、全域提升”目標,以培育典型村為總抓手,在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環境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精準發力,實現了從局部改善到系統提升、從單一發展到多元融合的深刻變革,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示范答卷。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系統推進新格局
松林村位于大崀鎮中部,距縣城12公里,下轄6個自然村14個村小組,共有農戶583戶2584人。在培育之初,村莊發展面臨規劃不系統、資源整合不足、帶動能力有限等挑戰。被選樹為典型村后,鎮村兩級迅速升格組織領導體系,成立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制定出臺《松林村“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方案》及典型村具體任務清單,建立“每周一例會、每月一調度、每季度一交流”的推進機制,典型村培育的組織保障體系,成為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的核心支撐。
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創新實施“黨建+產業”融合模式,建成標準化黨群議事廳,在西洋菜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組建“黨員突擊隊”“黨群志愿服務隊”兩支隊伍,設立“黨員責任崗”,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落實“十個思考”工作法,將黨建深度融入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各環節,構建了“鎮村聯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系統推進新格局,為典型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激活特色產業,實現從“點上開花”到“鏈上結果”的跨越
培育以來,松林村以興村公司為依托,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培育特色產業,構建“多元業態+長效收益”的產業發展格局,破解傳統農業單一化瓶頸,使產業發展實現了從單一農業到三產融合的深刻變革,形成了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產業體系。
一是在特色農業方面,曾經的撂荒之地經過“三塊地”改革和土地整治整合,實現了“小塊變大塊、多塊變少塊、荒田變良田”的轉變。如今,800畝陽山西洋菜示范基地和500畝枸杞示范基地規模初顯,配套建成的1100平方米田頭智慧小站、農產品加工廠,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鏈條。西洋菜年產量超5000噸,年產值突破2400萬元,帶動200余戶農戶增收,這與培育前土地細碎、效益不高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二是在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以“三地活化”(閑置農房、閑置農地、閑置集體建設用地)為突破口,依托興村公司平臺,成功引入廣東省金宿級民宿品牌“英德果然居”團隊,開展專業化合作共建,由其負責整體規劃、設計改造與運營管理,盤活閑置資源,打造“果然居·松林小筑”精品民宿,使“老房子”蝶變為承載鄉愁的精品民宿核心區——“松林小筑”,成為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極。試營業期間,單場抖音直播預售額超80萬元,登頂全國民宿榜小時榜第二,該項目高效盤活了村里的閑置資源,并穩定吸納了本村及周邊約30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與產業興旺的多贏局面,實現了從“沉睡資產”到“增收活水”的驚艷轉身。

三是在利益聯結機制方面,松林村創新推行的“一地收四金”(土地流轉有租金、務工就業有薪金、參與經營有獎金、資金入股有股金)模式,以多元機制為牽引,激活村民內生動力,引導村民深度參與,讓“百千萬工程”成果惠及千家萬戶。陽山西洋菜示范基地常年用工70余人,人均月工資超3000元,采摘旺季時部分務工人員月收入可達1.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培育前的薄弱狀態躍升至40多萬元,同比增長超過92%,產業振興的成效實實在在惠及了每位村民。

提升村容村貌,實現從“基礎整治”到“品質升華”的飛躍
通過典型村培育,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從“全域清潔”到“風貌提質”,同步推進硬件升級與生態美化,擦亮美麗宜居鄉村底色,使松林村的人居環境實現了從“一時美”到“長久美”的品質升華,2023年松林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
一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累計完成348戶農房風貌提升,按照現代嶺南民居的整體風貌特征,加強對新建農房的式樣、高度、色彩、體量等方面引導,嚴格管控新建農房風貌,讓傳統村落與現代審美有機融合。村內干路、支路、巷路全面實現硬底化,并成功將X383線打造為“廣東省十大最美農村路”。曾經普通的鄉村道路,如今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二是在綠美建設方面,松林村累計新種植各類苗木超5800棵,超額完成種植任務。聚焦“四旁”“五邊”,通過見縫插綠、立體植綠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設綠美小公園、綠美小花園等小生態板塊,“青年林”“人大代表林”等主題林點綴其間,成功創建為省級森林鄉村。村莊從“干凈整潔”向“生態宜居”邁進,實現了質的飛躍,讓村民共享“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環境。
三是在整體環境提升方面,如今漫步松林村,黑硬底化的村道干凈整潔,路旁綠樹成蔭,庭院錯落有致,傳統夯土墻與現代民宿相映成趣,黨建公園、法治公園等公共空間布局合理,整個村落呈現出祥和愜意的宜居宜業景象。這一變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拍照,帶動了村里人氣,鄉村新業態也逐漸興起,實現了從“建設村莊”到“經營村莊”的深刻轉變。
創新治理模式,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升華
松林村作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持續深化“12345”議事協商模式,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的完整閉環。全年召開議事協商會議60余場,成功調處糾紛19宗,調處率100%,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相關做法獲《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移風易俗工作得到中央文明辦肯定。

同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積分制、“紅黑榜”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村莊事務。開展“美麗庭院”“善美人家”等創建評選活動,努力將松林村創建成為廣東省文明村和全國文明村,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典型村培育在促進鄉風文明、構建和諧鄉村方面的成效日益顯現。
典型引領風正勁,奮楫揚帆再啟程。如今的松林村,綠樹花海交相輝映,田園風光盡顯眼前,別具一格的民居整齊劃一,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安居樂業,實現了從“一處美”到“全域美”、從“產業興”到“機制活”、從“管理”到“治理”的全面躍升,在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中,見證一處處鄉村的美麗蝶變,奮力將典型村的“規劃圖”變成可摸可觸的“實景圖”。下一步,松林村將繼續通過深化“三地活化”改革,拓展產業鏈條,完善治理體系,努力實現從“典型”到“典范”的新跨越,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松林經驗”,在“百千萬工程”的宏偉藍圖指引下,繼續揮毫潑墨,奮力描繪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實踐的壯美畫卷。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