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太陽剛剛升起,大崀鎮政府門前的公示欄前已圍攏不少干部職工。最新更新的“周一出發”任務清單上,“走訪紫蘇加工企業協調解決排水問題”“解決四眾村獨居老人瓦屋漏雨”等事項被紅筆圈出——這是該鎮落實陽山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縣鎮村三級書記‘周一出發’下鄉實地推進‘百千萬工程’制度”的實際行動,更成為干部扎根一線解民憂、暖企心的生動實踐。
鎮村聯動沉下去 民生小事有人管
“馮大伯,今天施工隊來修撿磚瓦,您把貴重物品收一下。”周一上午,駐村干部小徐帶著施工隊來到四眾村獨居老人馮大伯家中。上周五走訪時,老人念叨的“雨天漏雨”被她記在《大崀鎮領導干部走訪了解群眾訴求摸排表》上,經鎮黨政辦協調,三天就排上了修繕日程。這是大崀鎮推行“鎮領導包村、駐村干部包組、村干部聯戶”機制的日常一幕。
在木家塘村,村黨總支部書記與民政干部逐戶核查低保戶生活狀況。村民梁伯母反映“馮大伯腿腳不便,到服務大廳低保認證困難”,當即被列入“民生微實事”清單,由聯戶干部全程代辦。“以前辦事要跑鎮里好幾趟,現在干部上門收材料,證辦好后送到屋。”梁伯母拿著新證,指著手腕上干部留下的聯系電話說。

據統計,7月下旬以來,大崀鎮通過“周一出發”已解決屋頂修繕、飲水渾濁治理、休閑驛站修建等民生微實事27件,代辦各類證件25個,群眾滿意度達99%。
政企對接走進去 發展難題當場辦
在琶逕三村建云種養專業合作社鷹嘴桃種植基地,鎮分管農業副鎮長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技特派員現場辦公,為種植專業合作社解決了優質品種嫁接技術指導、病蟲害綠色防控物資調配、采摘期冷鏈臨時倉儲搭建等難題。“從提出技術需求到專家團隊駐場指導,再到倉儲設施投用,只用了18天,比預期快了一半。”負責人李云行捧著剛摘下的鷹嘴桃說,“今年掛果率相對提高了,果子甜度也平均增加,鎮里‘周一出發’幫我們打通了從田間到市場的品質保障鏈,光早熟品種就提前訂出了500箱。”截至目前,鎮干部通過“周一出發”走訪企業32家,解決原材料運輸、農忙用工短缺等問題47個,推動客家米酒、西洋菜干等12款產品進入大灣區市場,帶動企業年產值穩步增長。

近年來振民村廟應、大陂江、下圍等多個村小組在汛期常發生水浸情況,導致村民農作物受浸失收和房屋入水等,經多次鎮村干部、網格員實地調查發現,本村轄區權屬陽山粵能電力有限公司的蚊帳灣水電站存在陂頭加高,致使洪水期洪水流速過慢的情況。村民強烈要求水電站拆除2022年堤壩加高部分,以此保障村莊防汛減災安全與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接報后,振民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村民代表鄺某、馮某等4人圍繞如何解決雨季易澇問題深入研判,對電站方提出明確合理的改造方案。經村調委會多次對雙方當事人做耐心的講解和勸導工作,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意見達成一致,解決了多年未能解決的難題。

縣鎮協同督下去 整改成效看得見
“優質產品始終要擴大銷路,要讓生態好茶走出大山、香飄灣區!”7月28日周一上午,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志文作為掛點聯系領導,在高湖茶葉基地現場指出茶葉深加工不足、包裝同質化、電商渠道不暢等問題。隨行的鎮干部當即拿出筆記本記錄,當天下午就與駐鎮工作隊協調黃埔區幫扶企業,對接珠三角茶葉經銷商和電商平臺,3天后如期完成首批生態茶的外包裝升級和線上小程序搭建,首批訂單已向廣州、東莞等地發出。

這樣的督導調研已成常態。縣掛點領導每月至少2次深入大崀鎮,既看“亮點”也查“痛點”。在振民村大圍村400米道路硬底現場,肯定“政府出部分材料、群眾出人工”模式并建議推廣;在坑塘村污水處理點,要求加快設備調試確保月底投用。鎮里則建立《大崀鎮村民小組鄉村振興項目需求征集問卷》,內設本小組最迫切解決的3項問題、資金需求初估、利益聯結機制等內容,目前已征集各類問題37個,正在穩步推進民生項目落地見效。
“督導不是壓力,是幫我們找短板、指方向。”鎮百千萬辦年輕干部小毛說,在縣掛點領導協調下,近年鎮里還爭取到2個省級示范項目合計27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建設水庫移民美麗家園和鄉村產業社區,項目預計年底投產。
暮色漸濃,結束一天走訪的鎮村干部們回到辦公室,開始整理當天的民情日志。燈光下,“周一出發”任務清單上的紅圈一個個被劃去,新的事項又被添了上來。在大崀鎮,這場持續不斷的“出發”,正讓“百千萬工程”的藍圖在每一件民生實事、每一個企業難題的解決中,慢慢變成觸手可及的實景。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