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埠鎮魯塘、升平、界灘村的山嶺間,一片片光伏板正將陽光轉化為綠色電能,不僅為鎮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更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陽光銀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黎埠鎮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目標任務,堅持打好綠色生態牌,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聚焦“光伏+”產業發展,通過三年的“深耕細作”,為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項目筑基,激活強鎮興村富民新動能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黎埠鎮深入挖掘各村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依托粵北山區地貌特色優勢,增強吸引投資、集聚要素、輻射帶動、聯農帶農能力和作用,想方設法讓綠色能源產業嶄露頭角。其中,黎埠鎮成功引入了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產6億元建設40MW+50MW農光互補發電項目,推進1800畝項目用地落實,有效推動光伏產業在黎埠生根發展、落地見效。
2024年10月,黎埠鎮40MW+5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的建成投運對推動黎埠鎮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及壯大鎮域經濟實力、助推“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有著重大的意義。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至6月,4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累計收入627.6萬元,5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累計收入862.6萬元。今年40MW+5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累計收入1400多萬元,創稅收近400萬元,為當地農戶每年增加土地租金收入70多萬元,一改往日小農經濟局限性,通過綠色光伏產業的“點狀突破”,帶動生態價值“立體轉化”,實現鎮域經濟從“單一農業依賴”向“多元經濟圈”躍遷,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的“綠色方案”。
此外,黎埠鎮大力激活聯農帶農富農引擎,持續鞏固提升鄉村振興成果,積極搭建用工平臺,針對光伏區域開展除草和光伏板清潔維護工作,帶動當地用工累計近1000人次,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進一步提升當地群眾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效推動鎮域經濟和農村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

資源活化,打造“光伏+”綠色產業新引擎
在利用光伏陣列空間,構建“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復合業態,科技賦能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黎埠鎮更積極推動清潔能源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撂荒整治提質效,喚醒沉睡土地新活力。黎埠鎮統籌鎮域荒山、石山和荒地等資源,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與分布式光伏項目,通過“光伏+生態修復”模式,對板下土地實施分類開發,大力種植深根型固土植物、經濟類藥用植物或經濟農作物。同時,規劃完善板間機耕路,滿足運維車輛通行需求,推進復耕復種工程,保障退板還林后可再次利用土地種植。通過系列舉措,農光互補項目不僅讓撂荒地變身“聚寶盆”,更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引領”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板下生“金”增效益,時令經濟打造特色品牌。黎埠鎮還積極做好“土特產”文章,拓寬種植渠道,根據氣候特點設計“春藥夏菇秋糧”輪作體系,破解單一作物種植瓶頸。根據光照強度分區種植,光伏板下發展耐陰作物,板間種植高稈作物。大力推行“光伏企業+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種植聯結機制,探索開發300畝試點區域發展種植溪黃草、菌菇和藥材等板下經濟種植,逐步形成“土地活化—產業升級—生態增值—農民增收”的閉環鏈條,為農光互補項目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范式。

多元發展,繪就生態發展新畫卷
農光互補鏈延伸,三產融合催生多元新業態。在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的進程中,黎埠鎮積極探索融合農文旅的新路徑,實現產加銷的全面貫通,并依托光伏產業日常維護需求,充分挖掘本地勞動力資源潛力,大力支持當地農戶積極投身其中。
下一步,黎埠鎮將深入探索打造光伏田園綜合體,延伸發展“光伏+研學旅游”、“光伏+碳匯交易”等新業態,力促三產交融激活鄉村蝶變動能,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有效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一幅“光生金、綠生銀”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展。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