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山縣七拱鎮學發公祠前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自動化噴灌系統規律地噴灑著水霧,一簇簇嫩綠的菜苗在水霧籠罩之中快速茁壯成。近日,這里的頭茬西洋菜采摘上市,收購價格不錯,每斤售價2.5元。
11月10日,七拱鎮舉辦西洋菜開摘儀式。七拱鎮領導班子,村“兩委”干部、鎮農業農村辦、和平村全體干部、清遠市沃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清遠市陽山女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經銷商等50余人參加儀式并與村民們一起采摘頭茬西洋菜,感受西洋菜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該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是七拱鎮鎮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扎實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綜合分析研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水資源、勞動力等多種因素后,在和平村委會大禾崗村學發公祠前建立的一個180畝的旱地西洋菜種植示范基地。七拱鎮以此形成一個示范帶動一片的整體效果,探索一條旱地西洋菜產業致富的“新路徑”。
創新發展模式,推動西洋菜現代化發展
來到七拱鎮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村民正嫻熟把一根一根的西洋菜從地里拔出來嫻熟地進行捆扎,最后分揀、裝框,等待送往市場。

七拱鎮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茁壯成長的西洋菜。
據介紹,七拱鎮學發公祠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是在縣政協的穿針引線、七拱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種植片區村支兩委的協助之下與農戶流轉土地后所發展的種植項目。此項目由七拱鎮政府和個體運營商共同投入資金,形成了“政府+企業”建設模式,促升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種植管理水平,推動七拱鎮旱地西洋菜種植向現代化種植發展。
“我們以打造高品質農業為抓手,充分利用這里優質的山水土地資源優勢,種植旱地西洋菜,打造旱地西洋菜種植基地,并通過‘旱地+自動噴灌’‘無人機+農藥化肥’技術以及優質山水澆灌,讓旱地西洋菜比傳統水培西洋菜更爽脆更清甜。西洋菜可以一次種植,反復采摘,一年有10個月采摘期,可實現持續發展。”清遠市沃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錦強表示,他們現在種植有旱地西洋菜180畝,每天可有1萬多斤的采摘量。“現在珠三角地區的供銷商已經前來對接收購,我們的經濟效益比較可觀。”
開摘首日,前來收購西洋菜的客商蘇金波說:“我是從東莞潤豐市場過來的,這里環境非常好,種出來的西洋菜色澤鮮嫩、口感好,肯定可以贏得消費者的喜愛。”
強化帶村益農,推動富民興村實效
旱地西洋菜種植示范基地建成運營后,小小西洋菜,實現了民村企多方共贏。

村民采摘頭茬西洋菜。
據介紹,每畝西洋菜從種植到銷售,實際上為村集體和村民增加了兩筆收入:一方面村民每年每畝土地能穩定獲得1000元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旱地西洋菜種植、采摘需要大量勞動力,村民在基地的務工收入為100多元每天。此外,鎮將財政資金投入建設的相關配套設施確權為村集體固化資產,還將獲得的60%利潤收益按比例動態分配給村,預計每年平均可為各村增收約10萬元,可有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大禾崗村村民陳清說:“我之前在佛山禪城區工作,今年8月中旬回家后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正好看到村里新建的西洋菜基地在招工,自己就過來了。在這里一個月大概有30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現在既保證了自己的收入,還可以照顧家里人,感覺很好。”
另據了解,七拱鎮還結合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探索“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將西洋菜示范基地劃定一個區域,交給有想法、肯干事的農戶承包管理,收成后按收益情況獲取“分紅”,從而激發農戶干事創業的熱情。同時,積極鼓勵有實力的農戶參與西洋菜種植,推動擴大西洋菜產業規模,打響西洋菜產品品牌,為西洋菜產業發展帶來良性循環。
下一步,七拱鎮將發力推動農旅融合,并進一步發展西洋菜采摘體驗、農家樂等文旅活動區,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促進鎮域高質量發展。
記者:段燦
通訊員:孟齊飛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