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陽山縣小江鎮塘沖村,一排排整理好的土地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整齊,田地里,村民們正搶抓時機種植西洋菜,新安裝的自動噴灌系統,在村民們完成種苗種植后便向田地里噴灑著巖洞水,“喝”飽水的西洋菜種苗肆意生長著。

村民們正搶抓時機種植西洋菜。
今年5月份起,小江鎮按縣委工作部署,聚焦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大推進“五大農業產業”發展,緊密謀劃實施西洋菜種植工程。鎮黨委、政府經過詳細調研后,選定塘沖村委會下洞片區作為該鎮的西洋菜種植示范基地,希望帶動西洋菜產業的發展,人民群眾以及村集體能增收獲益。連日來,塘沖村正有序鋪開西洋菜種植。
“目前已完成了30多畝種植面積。”9月22日,種植戶毛伍娣介紹,塘沖村總規劃西洋菜種植面積為800畝,首期規劃種植120畝。

塘沖村總規劃西洋菜種植面積為800畝,首期規劃種植120畝。
毛伍娣介紹,為確保西洋菜種苗種植成活率,基地還邀請了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下村指導,并根據當前天氣情況,按技術人員的指導加密了基地噴淋次數。
“下洞片區有巖洞水資源,海拔平均375米左右,比較適合種植旱地西洋菜。”小江鎮黨委委員鄭國慶介紹,下洞片區有著清澈甘甜的巖洞水,日流量為60立方米左右,能滿足種植基地的日常用水。
鄭國慶同時介紹,基地種植面積發展到800畝后,需水量相對較大,在集中用水時可能會導致供水不勻的問題。為此,小江鎮圍繞節水、生態、智慧等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田間工程的“毛細血管”,提前謀劃,已建立了兩個田頭儲水池以解決西洋菜噴灌用水所需。
塘沖村西洋菜種植正有序鋪開。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也到此加強技術指導。技術員楊桂基提醒種植戶,西洋菜在種植完成后要及時開展噴灌,每天上午的9-12點期間可每隔1.5小時噴淋一次,中午時段的話則需間隔30分鐘就噴淋一次,而下午的3點過后就要更換為每1個小時噴淋一次。
“此外,新種植的西洋菜還需要重點觀察其生長情況。”楊桂基介紹,西洋菜種苗在運輸和種植過程中產生了“傷口”,容易發生感染病害的情況。為此,種苗種植完成后要在當天傍晚,對種苗進行噴淋一次生根劑和預防病害的農藥,以預防種苗發生病害。在種植后的第10天還需要進行一次施肥。
楊桂基提醒種植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9月份還是小菜蛾、黃曲條跳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高發和暴發期,西洋菜種植后還需要特別注意上述4種害蟲的病蟲害防治。
記者:段燦
通訊員:鄧曉慧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