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驅車來到陽山縣大崀鎮坑塘村巖塘村小組,不時可見公路兩旁的山坡上成片的水果林,以及從深山石縫中潺潺流至村中的溪水,村中新建的鋼筋混凝土瓦房在一片綠色中格外耀眼。
近年來,坑塘村圍繞養殖業和種植業做文章,養雞養魚、種油茶種鷹嘴桃,還引進占地面積4000多畝的百花山生態農業示范區,一步步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奔上小康路。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展什么產業,是村“兩委”思考的問題。

水廠取水點位于陽山縣水資源保護區大崀鎮轄內。
“村里請專業機構對山泉水進行檢測,ph值為7.32,呈弱堿性,并且富含硒元素。”坑塘村黨總支書記馬國威介紹,村里決定圍繞著山泉水做文章,投資建設飲用水廠,作為村里產業發展的“開局之作”,積極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2019年7月,馬家能、馬木生等6名本地鄉賢注冊成立了廣東金順農村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發展飲用水項目。今年8月份,水廠正式投產,汩汩清泉變成了真金白銀。
“山泉水從水源地引過來,過濾后引入原水池,再經過水廠多輪凈化,進入自動化灌裝生產線罐裝封口,全程無人工干預,確保潔凈衛生。”馬木生除了是股東之一,還是公司的食品安全員,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一邊介紹道。

水廠日產6000桶18L飲用水。
一旁的馬國威告訴記者,目前水廠已投產了一條生產線,日產6000桶18L飲用水,年銷售額預計可達2100多萬元,利潤為430多萬元。“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銷售,陽山縣目前已有兩個飲用水品牌,我們作為新的品牌,市場開拓是頭等大事。”為此,村干部經常到附近的縣區、鄉鎮拓展銷售渠道。幫扶單位廣州市黃埔區也在幫坑塘村推銷,馬國威計劃到黃埔區開一個銷售點,讓大山里的產品走向大城市。
山泉水變成富民水,也打開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如今已有十幾個本地村民在水廠里工作,負責生產、裝卸、送水等環節。
村民馬常的老婆患有佝僂病,脊柱病變導致駝背嚴重,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里的負擔都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以前,馬常在附近果場打打散工、上山挖點藥材以幫補家用。自從村里建起了水廠,他就被安排到了水廠上班。“工作強度不高,比之前輕松多了,每個月收入3000元。最重要的是水廠就在家門口,還能照顧家里。”馬常說。
“目前已經投產了一條生產線,未來隨著銷量的上升,還要上馬新的生產線,不僅桶裝水產量翻一番,還要生產瓶裝水,增加產品附加值。”對于飲用水廠未來的發展,馬國威信心十足。
來源:清遠日報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