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陽山縣七拱鎮隔坑村樓角村小組,矮墻圍起來的草坪綠意盎然,一條石板路直通草地中央的小水池,遠處數株花木有序坐落在草地之中……村里打造的這處小公園仿若明珠,讓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提升,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七拱鎮隔坑樓角村中的小公園。
近年來,陽山縣以“四小園”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大力開展“四小園”小生態板塊規劃和建設,以邊角之景帶動村容村貌提升。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村民參與,發動村內鄉村工匠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宅前院后、街頭巷尾閑置土地,以“繡花功夫”打造“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并通過“四小園評比”示范村的形式,示范引領全縣各行政村,以點帶面,用“繡花功夫”點綴陽山和美鄉村新畫卷。
強化黨建引領,做好“定繡”功夫
為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陽山堅持黨建引領,高位推動,堅持“黨委抓統籌、支部亮行動、黨員做示范、群眾跟著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作用,以村民自治為抓手,引導村民共商共建、群策群力,將房前屋后的閑置空地利用起來,并鼓勵村居黨員帶頭,全民行動,在自家房前屋后廣泛開展“四小園”建設。
同時,設立黨員責任崗,嚴格按照“四個全覆蓋”的要求,深入推進示范點創建,讓黨員參與“四小園”建設維護,將“四小園”打造成黨建品牌陣地。
“四小園”建設工作推進以來,各村群眾見縫插綠、見縫種花,著力打造家在景中、人在綠中的“四小園”,為和美鄉村增香、增色、增美,對“四小園”建設工作從“看在眼里”到“暖在心里”,推動實現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

鄉村小菜園。
加強規劃建設,做好“絲理”功夫
近年來,陽山堅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各鄉鎮的“四小園”建設模式。同時,制定了《陽山縣打造農村“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實施方案》,明確了開展“四小園”建設的工作目標、基本原則、主要內容、保障措施等。
在建設過程中,陽山強調要用好本土資源、發動本村村民、講好本地故事,鼓勵村民合理規劃、利用清拆清理后的空閑地,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選用成本低、易打理、效果好的綠植打造“四小園”,既講究經濟實惠,又易于建設成型。
同時,對簡陋小園進行整治提升,讓“四小園”成為新時代鄉村風貌,改善村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讓村莊實現從干凈整潔到美麗宜居的跨越。

村民打造的小果園。
廣泛宣傳動員,做好“針腳”功夫
近年來,陽山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切實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推進“人才強縣”建設。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陽山也著力挖掘、培養傳統工藝和鄉村手工從業者,全力打造培育一支服務鄉村振興的鄉村工匠隊伍,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結合“鄉村工匠”工作,陽山積極發動鄉村工匠開展“四小園”建設,輻射帶動村民投入到家園建設中,形成村民積極參與,出資出力出智的建設氛圍。近年來,陽山的“鄉村工匠”團隊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中的舊瓦房、各村中以前民國時期的青磚屋等,把仍然有鄉土味建筑的古舊材料使用到鄉村建設中去。并大力回購農村自建建筑的剩余材料,向村民購買建房時用剩的砂石材料,加強囤放材料的利用,為整潔的人居環境打下長效基礎。此類做法不僅降低了“四小園”建設投入成本,而且得以讓“四小園”整體風貌與周邊環境保持了相對協調統一。
同時,陽山還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在“四小園”建設中,高效推進“小園”改造,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小園”改造的積極性,并自主監督工程質量,避免出現“政府干群眾看”的現象。
突出示范帶動,做好“皮頭”功夫
為凝聚更強大合力,陽山還積極開展“四小園”示范村評比活動,對于考核結果優秀的鎮(鄉)宣傳其好的經驗,引導各村全面學習先進理念、務實做法、成功經驗,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動力。
同時,全縣推行網格化管理,落實農戶宅周“三包”責任制,全方位、多角度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理衛生死角,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態、低碳環保技術等理念和手法打造風貌完整、舒適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諧的農村小景觀,全域推進農村環境品質提升,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7月初,陽山縣按照“布局美、潔凈美、特色美”的標準,從建設整體布局合理性、美觀舒適,展現本村特色和亮點等方面,開展“四小園”示范村評比活動。在此次評比活動中,陽山縣的大崀鎮松林村、小江鎮沙寮村、太平鎮龍塘村等10個行政村,在“四小園”示范村評選中表現優秀,榮獲“四小園”示范村稱號。
目前,陽山縣共有2064個自然村開展四小園建設,占比99.37%。各個生機勃勃的“四小園”化為五彩斑斕的繡花線,繡在和美鄉村這塊粵繡上。下一步,陽山將持續用心建設好“四小園”這項民心工程,以建設和美鄉村為目標,美化人居環境,持續提升村民生活品質,走出一條美麗鄉村、美麗鄉風、美麗鄉情“三美融合”的和美鄉村建設之路。
記者:段燦
通訊員:陳兆鋒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