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崀鎮積極探索“三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人員參與基層治理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積極引導老年群體從基層治理的服務對象轉變為重要參與者,切實提高共治共享廣度。
注重發揮“三老”人員宣傳“好聲音”的作用
“最近雷雨天氣多發,大家下雨時要盡量減少外出,如果是在家里,也要注意用電安全……”村民小組長龍九的聲音響徹了琶逕村的大街小巷。

村民小組長龍九正拿著大喇叭游走在村中大街小巷。
大崀鎮充分發揮老干部政治意識強、生活經驗足、政策了解透、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動員老干部加入醫保參保政策、鄉村振興、森林防滅火、防汛救災等各類宣傳活動隊伍。老干部們把講堂從會議室搬到了村民的家中,用村民喜歡聽、能聽懂、好理解的鄉音土話,將“理論稿”講成“百姓話”,把“大道理”轉為“小故事”,內容可親、可近、可信,群眾易懂、易記。
注重發揮“三老”人員調解“智慧星”的作用
“在農村不僅要講法律,而且不能忘了人情,要運用好鄉土智慧,用群眾喜歡、聽得懂的方式,將情與法相結合去開展調解工作,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崀村歐伯深有感觸地說道,“有些人‘好面子’,很多時候只要‘給個臺階下’,事情就解決了。”
歐伯作為一名有著近20年村干部經驗的老干部,有著一身善思、善言、善勸的調解好本領,經常協助鎮村調處疑難復雜糾紛。
近年來,大崀鎮充分發揮老同志的經驗優勢和智慧優勢,組織工作熱情高、群眾基礎好的“三老”人員積極參與到群眾教育、化解信訪和矛盾糾紛等多項工作中,用余熱激活“平安細胞”,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

“三老”人員主動召集村民調解矛盾。
今年以來,大崀鎮共開展排查矛盾糾紛200余次,調處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難點問題15宗,矛盾糾紛成功調處化解率達到100%,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注重發揮“三老”人員發展“助推器”的作用
“路橋修好后,哪怕是趕上雨季,我們出行再也不需要繞道了。”水圳頭村李伯看著即將通路的橋路激動地說。
2022年6月,“龍舟水”強降水天氣來襲,狂風肆虐大雨滂沱,大崀鎮各村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水圳頭村小組一橋梁橋墩被大雨沖毀、橋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松林村幾次想修繕坑舊橋,但苦于村級資金緊張,修繕計劃一再擱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村民決定自發籌款修橋。
“從以前村里安裝路燈開始,大家都愿意出錢出力,只要村里召集大家開會討論村中的發展大事,人一下就到齊了。”在商議現場,村民代表紛紛對這類議事會議表示贊同。
“我們就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集體資金緊張,我們就黨員村民眾籌!”橋梁籌款倡議一發出,村干部和黨員馬上帶頭響應。
在村“兩委”干部、村民理事會成員、“三老”人員的帶頭捐款下,眾多黨員也紛紛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踴躍捐款,更發動了的熱心黨員群眾,共收到400多筆愛心捐款,僅半個月便為水圳頭坑舊橋籌集重建資金13.7萬余元。目前,橋梁主體修復工程已基本完工,待輔助道路完工后即可通行。

橋梁修復工程現場。
這一個個普通老黨員、優秀退休干部助力基層治理水平提升的事跡,是大崀鎮推進退休干部黨的建設、組織老干部發揮銀齡作用、助力基層治理提升的剪影。下一步,大崀鎮將繼續加強政治引領、聚焦發展大局,讓“夕陽”在黨旗下熠熠生輝。
記者:段燦
通訊員:羅嘉琪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