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絲、穿針、起針、收針……4月14日,非遺廣繡傳承人王新元在陽山縣小江鎮沙寮村舉辦鄉村課堂給當地群眾傳授廣繡技藝。

當天下午,央視新聞舉行“南粵文華,時代新韻|千年廣繡換新顏,十指春風生繁華”網絡直播活動,帶領觀眾探訪廣繡工作室,并走進小江鎮沙寮村直播了此次鄉村課堂授課。

廣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是有著千年傳承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走進鄉村,傳承發揚好自身技藝同時,帶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陽山、小江兩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州市駐小江鎮幫扶工作隊邀請非遺廣繡傳承人王新元通過傳承弘揚廣繡文化展開了積極探索。

據了解,小江鎮有著40多年的規模化種植桑葉歷史,在沙寮村,該村種植了桑葉上百畝,2021年,沙寮村獲評為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廣州市駐小江鎮幫扶工作隊隊員陳城認為,通過廣繡教學,可以賦能小江當地產業振興,讓群眾得以通過技能增長拓展增收渠道,帶來更多收入。同時,文化賦能也有助于當地的桑葉茶、桑果酒等特色農產品增進文化底蘊,實現多元化發展。
陳城表示,在小江鎮培養更多廣繡技藝傳承人,弘揚廣繡文化,可加強基層文化人才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帶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當天,王新元通過一幅幅廣繡作品展示吸引了全體學員對廣繡的深入探索興趣,增進了學員的學習欲望,隨后詳細講解傳授了廣繡的劈絲、穿針、起針、收針等技藝,從淺入深帶領學員走進廣繡技藝的文化海洋。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