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91午夜精品,91污网站,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国产精强码久久久久影片at,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午夜天堂网,日韩av免费网址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走進陽山 > 了解陽山 > 縣情概況
青蓮鎮——《陽山年鑒·2020》
時間: 2021-12-31 10:33    來源:陽山縣史志辦公室   點擊: - 【字體:

 

青蓮鎮

    【2019年青蓮鎮基本情況表】

指標

單位

2019年指標

區域總面積

平方千米

213

村民委員會

12

村民小組

222

戶籍戶數

8615

戶籍人口

40979

工農業總產值

萬元

50247.67

固定資產投資

萬元

61188

地方財政收入

萬元

7316.23

農民人均純收入

17183

名優特產

青蓮河鮮、酸蘿卜、青蓮豆豉、藍山金筍、深塘紅衣花生、高峰水庫魚、高峰牛仔肉、峽頭蠶桑、中心板栗

風景名勝

陽禺古國、青蓮鎮民俗文化展覽館、沙市古街、龍舟文化廣場、漁翁獨釣、草屋坪天寶巖、鹽坑瀑布、躍進水庫、仙人對弈

主要工業企業

蓮江傳統食品有限公司、三星水泥有限公司、建源礦業、青霜電站、合創電站

 (注:區域總面積數據來自縣自然資源局)

      【青蓮鎮概況】?青蓮鎮位于陽山縣東部,地處東經112°45'、北緯24°27',距縣城21千米,東與江英鎮交界,西、南與陽城鎮相連,北與嶺背鎮接壤。青蓮古稱青龍(舊志:“青龍鎮在縣東35里”),明、清時期屬嘗歲鄉。傳說因青蓮鎮地處連江與嶺背河交匯處,盛產蓮藕,得名青蓮。清代設青蓮巡檢司;1914年稱青蓮區;1928年,改稱青蓮鄉;阜和鎮(青蓮圩)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仍屬第一區,為區政府駐地;1954年,設青蓮鎮(鄉級);1955年,第一區改稱青蓮區;1957年,復稱青蓮鄉;1958年10月,建立青蓮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社建區,稱青蓮區;1987年,撤區建鄉(鎮),稱青蓮鎮;2003年5月,區域調整,高峰鎮并入,合稱青蓮鎮。

      【經濟發展】?201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247.67萬元,同比增長2.5%,第三產業總產值4320萬元,同比增長19.0%,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3元,同比增長14.45%,工業總產值8401.67萬元。

       農業?利用豐富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發展8平方千米藍山金筍基地、約1.33平方千米峽頭蠶桑種養種植基地、約0.27平方千米朋塘西洋菜種植基地、0.1平方千米中心鹽田片區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約0.07平方千米南塘西洋菜種植基地、寺山構樹養牛項目。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鎮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8家(其中2019年新成立3家)、家庭農場78個。推進農業品牌創建,打造了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冠黃”牌陽山雞、“煜日”砂糖橘、“藍山”竹筍等一批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

       全域旅游?深挖鄉村生態旅游資源,將禾石坑、上坑、下坑、潮水坑4個自然村納入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其中禾石坑村定位為頂級標桿村,已基本完成各項配套設備建設。打造占地面積約0.13平方千米的青蓮鎮裕燊天然生態園,集蛋鴿、梅花鹿養殖、民宿、農家樂于一體。打造面積3000平方米的青蓮旅游接待中心,集黃豆種植、腐竹生產、民宿、農家樂于一體。建成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大型龍舟文化公園,打造成為粵北龍舟文化亮點,并借此舉辦了大型節慶活動水鄉龍舟文化旅游節,大力弘揚龍舟文化。利用原廣州會館平臺,建成15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展覽館和青蓮鎮鄉村微博物館,打造展示青蓮鎮傳統文化的核心區。

       招商引資?引進陽山松鋼網業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擬投資2200萬元在青蓮鎮建設生產基地,進行金屬防護網產品及其他網業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企業承諾為貧困戶進行免費的產業技能生產培訓,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項目落地將解決地方就業問題,增加地方稅收,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社會事業】?脫貧攻堅?青蓮鎮新時期建檔立卡貧困戶共685戶1514人,其中有4個省定貧困村貧困戶共312戶753人。2019年全鎮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民政兜底、住房、教育和醫療保障等已全面落實,脫貧率達100%。2019年全鎮貧困人口退出670戶1432人,退出率達97.81%,省定貧困村青蓮村、江佐村和朋塘村3個村符合退出標準并已完成退出工作。2019年,計劃改造的11戶危房已全部竣工,2016—2019年的危房改造戶已經全部完成改造。通過聯合幫扶單位舉辦招聘會、鎮級設置公益崗位、成立扶貧車間等方式,幫助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通過參與小水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將扶貧產業資金投放到大型合作社等方式返還分紅,促進貧困戶增收。

        社會保障?2019年,為全鎮336戶符合條件的群眾辦理低保,年度低保金約230萬元;為12名孤兒發放孤兒金近12萬元;為困難群眾提供醫療救助24人次,金額共10萬多元;為高齡老人發放津貼近100萬元;在大洞村委會建設一間“聚樂居”,供五保戶居住,配備水電、公共廚房、公廁、文化娛樂設施、庭院等設施;在寺山村委會建設一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60歲以上空巢和高齡老人提供日間相互照料、中午就餐、休息、休閑娛樂等方便。

       文教衛生?2019年,青蓮鎮建成龍舟文化廣場(龍舟培訓基地);投入10萬元建成青蓮鎮鄉村微博物館,打造展示青蓮鎮傳統文化重點區;投入10萬元修繕燈光球場;完成了12個村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創建陽山縣書畫協會青蓮創作基地和青少年粵劇培養基地;由青蓮鎮綜合文化站編排指導表演的粵曲、粵劇獲4項市級以上獎項;協助做好央視第六頻道電影《搶花炮》在青蓮鎮取景拍攝工作;引進廣州毛旺“粵樂名家”在青蓮鎮原廣州會館開設工作室;完成青蓮中學縣級示范全宿制工作;投入80多萬元對高峰學校籃球場進行改造,鋪設塑膠跑道200米;投入20多萬對高峰學校圍墻進行升級改造;給高峰學校、青蓮中心小學配備接送校車,并配套完成9個港灣式校車停靠點建設。舉辦水鄉龍舟文化旅游節,大力弘揚龍舟文化。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申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個,分別是青蓮豆豉(縣級非遺)、粵曲、賽龍舟。

       平安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治理工作,組成檢查組20多個,出動檢查人員250多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銷售的場所、企業300多個,督促企業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并根據行業安全現狀進行及時整治,使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專業化,形成長效機制。完善“兩站兩員”建設,從嚴從實做好全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發揮人民調解力量,2019年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431宗,成功調處431宗。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開展入戶宣傳活動28次,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縱深開展全民禁毒工程。深化“平安青蓮”建設,大力推進法治建設“五級同創”活動。 

      【鎮村建設】?文明建設?推進鎮街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有特色、留鄉愁、能落地”的青蓮鎮鎮街整治提升專項規劃編制,確立青蓮鎮圩鎮32個提升項目、寺山街區10個提升項目,其中商業街拉通人民路建設工程,龍舟文化廣場,青蓮市場、大江圩、菜園寮三座衛生公廁建設,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已完成;從“六亂”整治抓起,先后組織近2300人次開展街道“六亂”整治,改善鎮街環境;逐步推進“六個一”工程和污水專項整治工程;推進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2019年,青蓮鎮拆除危房爛屋、廢棄豬牛欄、亂搭亂建房屋共3363間,清理垃圾850噸,清理商業廣告252處,清理溝渠淤泥58噸、魚塘漂浮物82處。制定保潔長效機制,成立專職保潔隊伍,每50戶聘請1名保潔員。推進垃圾處理,已完成生活垃圾低溫熱解處理場征地工作,購置了一臺垃圾壓縮車解決生活垃圾轉運問題,實現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目標。

       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三個整合”,不斷激發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全鎮整合面積13.794平方千米,整合面積占二輪承包耕地面積的83.98%。整治面積8.213平方千米,整治面積占二輪承包耕地面積的50.1%。山口村約0.87平方千米土地整治整合已基本完成,寺山村約0.13平方千米土地整治整合正在規劃建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工作,優化種植業結構,推進高峰種植構樹養牛項目建設,引入主體,成立專業合作社,群眾土地入股,試點“三變”改革。推進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項目建設,協助陽山縣西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擴建朋塘0.2平方千米西洋菜種植示范基地,發展南塘約0.07平方千米旱地西洋菜種植基地,以“一地三增收”模式運作,實現農戶增收三渠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鎮20戶以上的自然村126個,符合創建條件的自然村113個,完成建設并通過上級驗收的美麗鄉村50個,完成創建率達到44.25%。正在推進建設的美麗鄉村45個。

      廣連高速公路青蓮段征拆工作?廣連高速公路青蓮段全線需征地1043620平方米,已完成約108886.67平方米,房屋拆遷安置工作正有序開展,需拆遷房屋145間,已簽訂房屋拆遷協議82戶,已拆除13戶,安置用地已征收25680平方米。

     【第二屆陽山縣青蓮鎮水鄉龍舟文化旅游節】?2019年11月9日,“陽禺古國·水鄉青蓮”第二屆陽山縣青蓮鎮水鄉龍舟文化旅游節在龍舟文化廣場盛大開幕,本屆青蓮鎮水鄉龍舟文化旅游節除了文藝表演和龍舟表演外,還有美食品嘗、科技展、品茗鑒曲、乘船游江、古鎮美拍大賽等,讓游客從“吃喝玩樂”各維度認識青蓮鎮。此次活動是對青蓮鎮傳統龍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拓寬了游客對古鎮水鄉青蓮的旅游體驗。

(摘自《陽山年鑒·2020》)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當前位置:
青蓮鎮——《陽山年鑒·2020》
時間:2021-12-31 10:33
來源:陽山縣史志辦公室
返回頂端
微信關注
微信二維碼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粵省事
粵省事二維碼
移動門戶
移動門戶

移動門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资中县| 石河子市| 塔河县| 双鸭山市| 宣城市| 彰化市| 金湖县| 西充县| 台南市| 滦平县| 无为县| 寿光市| 平果县| 玛曲县| 新竹县| 汉阴县| 八宿县| 五大连池市| 兴隆县| 洪雅县| 内乡县| 乐清市| 安阳市| 轮台县| 揭东县| 永康市| 金华市| 神农架林区| 雷州市| 左贡县| 阳山县| 南和县| 汝南县| 顺平县| 曲麻莱县| 神木县| 额尔古纳市| 大邑县| 五台县| 凌源市| 武平县| 永定县| 永福县| 林周县| 塘沽区| 高台县| 武定县| 许昌市| 文水县| 广南县| 沽源县| 兴山县| 临夏县| 旬阳县| 全椒县| 天等县| 广州市| 清河县| 高唐县| 琼海市| 建德市| 余江县| 巴彦淖尔市| 海门市| 绍兴县| 彭山县| 聂拉木县| 丹江口市| 山西省| 诸城市| 双流县| 乐都县| 唐河县| 宁明县| 隆昌县| 石狮市| 长宁区| 绍兴县| 老河口市| 札达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