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縣政協九屆六次會議
第2021019號提案的答復
縣政協黃曉龍委員:
您在縣政協九屆六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加快綠色崛起步伐著力把我縣打造成生態發展新標桿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陽山縣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特色產業發展空間,聚焦優勢品種,推動產業規模化,堅持把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舉措,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品牌,先后獲得“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號。陽山特色農業規模化、品牌化建設駛入持續、發展的快車道。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抓好:
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我縣注重激活土地這一生產要素,通過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土地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出臺了《陽山縣農村耕地整合整治項目獎補辦法》《陽山縣級示范片農村土地整合整治項目獎補辦法》等獎補政策,充分發揮土地整治整合優勢,引導土地資源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推動農業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和農業效益。出臺了《陽山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項目獎補辦法(試行)》。為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我縣鼓勵、引導農業企業對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銷售,出臺了 《陽山縣“三個全域兩大攻堅”“五位一體”縣級示范片建設項目獎補辦法》,明確了農產品深加工的獎補范圍及標準。
二、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基地建起來
我縣以優質蔬菜、特色水果、陽山雞、優質稻、油茶、茶葉、優質水產、鐵皮石斛等名特優農產品打造了8個供港蔬菜出口備案基地,供穗基地8個,7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并建有萬畝省級淮山標準示范區、1個水果出口備案基地,14個蔬菜生產基地是廣東省最大的越夏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全縣已形成了南果北菜、南糧北油(即南部片鄉鎮的沙糖桔、優質稻,北部片鄉鎮的優質蔬菜、油茶)四大產業帶和淮山、蠶桑等產業帶。
三、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打造標準化種植示范區
2019年申報的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已基本完成,省財政資金使用率100%。2020年申報的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有序開展,省財政資金已使用1889.5萬元,省財政資金使用率37.79%。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省級財政專項資金5000萬元。產業園覆蓋青蓮、小江、江英、陽城等4個中部鄉鎮,以優質蔬菜為主導產業,圍繞“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升級,確定“一心一帶四區”的總體空間布局,將聚焦優質蔬菜全產業鏈發展,以農田田園化、田園景觀化、產業融合化、城鄉一體化為方向,充分挖掘區位、生態、產業與文化等優勢,著力將產業園打造成全省越夏蔬菜提質增效引領高地、珠港澳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粵北山水生態宜居綠色發展的示范區、嶺南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先導區。
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均衡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
(一)健全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項目,延伸茶葉、食用菌、大米和姜茶、姜粉、番薯、腐竹、醬油、藥材等農產品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經濟附加值。
(二)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十大行動方案”、縣委“1+123”工作部署要求,制定了《陽山縣招商引資項目遴選評審辦法》(試行),明確了我縣的產業導向,抓實招商引資項目,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農產品和藥材深加工、綠色機械制造和新材料制造業,從而使我縣的產業更具競爭力。
感謝您對我單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此復。
陽山縣農業農村局
2021年6月29日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