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的平臺有助于推動人才資源的集聚,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努力提升人才服務質量,把蠶桑產業打造成為陽山優勢特色產業、綠色產業,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9月4日,陽山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組織清遠專家服務隊陽山分隊專家成員劉武林、陳永強兩位蠶桑專家團隊深入黃坌鎮榮暉家庭農場和嶺背鎮劍雄農場開展種桑養蠶調研和技術指導。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副站長程偉春、鎮驛站工作人員陪同參與。


專家團隊針對蠶戶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
在黃坌鎮榮暉家庭農場,“兩位專家,我是第一次養蠶,對種桑養蠶技術是“空白”的,很迷惘、很無助,你們的到來真是急時雨,請為我上上課吧!”農場負責人急不可待的說道。

專家劉武林(左二)為蠶戶提建議傳授養蠶技巧。
專家們蠶房里,細心的觀察了蠶房建設和桑園,并通過農場負責人交談后進行技術講解。劉武林說道:想養好蠶,要從“小蠶尼龍育,大蠶地坑育,徹底消防毒,飽食防燜熱”這二十字方針上吃透是很困難的,我提兩個建議吧,一是徹底清防毒。消毒防病工作不能放松,要貫徹到養蠶的全過程,做到蠶前徹底消,蠶中繼續消,蠶后立即消。為了防止病從口入,做到洗手給桑,換鞋入室;二是飽食防熱焗。桑葉采摘回來要注意疏松不要讓中間發熱,高溫時要注意保濕,良桑飽食,蠶只有吃飽營養充足才能強壯,減少患病。

專家劉武林(左一)、陳永強(右一)在嶺背鎮劍雄桑蠶農業合作社調研種桑養蠶情況。
離開榮暉家庭農場后,專家一行來到嶺背鎮大冊洞村劍雄農場桑園、蠶房實地調研。農場訴苦道“專家們,今年的蠶很難養啊,上半年洪災,現在又總是出現濃病、不吐絲結繭的情況,損失慘重啊”。


專家現場為蠶農“把脈問診”,詳細了解合作社情況。
專家現場為蠶農“把脈問診”,詳細了解桑園的用肥和用藥情況。陳永強分析到,現在是高溫季節,蠶出現濃病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患病超過三分之一建議馬上淘汰,以免造成桑葉的浪費和人工支出。在用肥上,千萬不要用含“氯”元素的肥料,因為“氯”元素是長出來的桑樹“又硬又黃”為利于蠶生長,建議用桑園有機肥適當添加尿素;在藥方面,可以使用氯霉素溶液、滅菌靈、硫氰酸紅霉素溶液、諾氟沙星溶液、蛻皮激素溶液、滅蠶蠅乳油等,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配對比例。
此次指導不僅讓蠶戶們感到受益匪淺,也進一步提高了蠶戶們對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和動力。蠶戶們表示,這次的專家指導為今后種桑養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將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達到增產增效的效果。
下一步,陽山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匯聚更多農業專家資源,充分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務人才作用,將驛站作為鄉村振興的起航點、振興源,以更多元化、更精準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人才服務鄉村發展。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