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至農歷春節,是陽山縣楊梅鎮的農業龍頭產品砂糖橘大量上市的時節,在初冬溫和的陽光下,楊梅鎮大氹村公路兩旁的果園里金燦燦的砂糖橘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摘果,收獲豐收的喜悅。每天,村里都有貨車過來,將打包裝箱的砂糖橘運走。
“這些砂糖橘主要運往北方。楊梅鎮的砂糖橘皮薄、味甘、無渣,備受市場歡迎和喜愛。”當地果農介紹,今年砂糖橘豐產,價格也比往年高,同時鎮里還為當地果農增設了一條自動化選果生產線,增進了銷售的砂糖橘品質,進一步保障了砂糖橘的價格,讓砂糖橘成為村民們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今年,楊梅鎮砂糖橘實現產量、價格雙提升。
多措并舉打響“砂糖橘之鄉”品牌
楊梅鎮種植砂糖橘的歷史悠久。當地平均海拔370米,年均氣溫在19攝氏度左右,同時,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灌溉條件好,“山清水秀育佳果”,優良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砂糖橘在當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果農介紹,當地種植的砂糖橘主要為“八月橘”和“十月橘”兩種,兩者的區別是成熟的時間有所不同,“八月橘”成熟時間比“十月橘”要早些。“八月橘”作為砂糖橘的一個品種,較其他砂糖橘早一、兩個月上市,能夠迅速占領市場,時至今日,楊梅鎮“八月橘”產量穩居前列。

已裝箱好等待發運的砂糖橘。
為全力促進農戶增收,提高全鎮整體經濟水平,讓砂糖橘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楊梅鎮依托砂糖橘積極做好產業振興“大文章”。
柑橘產業最怕的便是遭遇黃龍病。為降低和避免黃龍病給種植戶帶來的潛在嚴重影響,楊梅鎮黨委政府和果農都在“危機中尋生機”,鎮黨委、政府一方面積極邀請省、市農學專家到田間地頭為果農傳授防治黃龍病的技術知識,另一方面組織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種養大戶等外出調研學習,堅定砂糖橘產業復興的信心,為逐漸恢復砂糖橘產業發展打牢基礎,打響楊梅鎮“砂糖橘之鄉”的品牌,助推鄉村振興,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大氹村的果農蔡新華種植有20畝砂糖橘。他介紹,近年來,本地砂糖橘產業發展紅紅火火,而今年,砂糖橘迎來產量、價格雙增長的喜人局面。“去年砂糖橘的均價為每斤1.8元,今年均價到每斤2.7元了。而今年砂糖橘的產量也比去年高了20%。這樣算下來,今年我的收入能比去年多好幾萬元。”
引入自動化選果生產線促品質價格齊升
今年楊梅鎮的砂糖橘價格增長,一方面得益于市場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年該鎮增設了一條自動化選果生產線,銷售的砂糖橘品質有了新的提升。
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重點工作,楊梅鎮積極抓好自動化選果生產線的引入,僅用了兩周的時間就解決了1200平方米的生產場地以及通水、通電等問題,使這條生產線順利落地投入使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自動化選果生產線的引入,也是當地砂糖橘產生健康發展的必然需求。當地果農介紹,此前,楊梅鎮所產的砂糖橘都會運往肇慶四會加工,路程遠、耗時不穩定,不僅成本高,而且品質也難以完全管控。“有時我們還是靠手工挑選,難免會出現大小不一、品質不一的現象,也因此與高端市場絕緣,進入市場存在很大局限性。”
自動化選果生產線的成功落地,極大緩解了上述現象,也為今后該鎮加快培育楊梅本土的特色水果公用品牌,引導形成砂糖橘交易集散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有了自動化選果生產線,果品質量更好,村民也得以實現家門口就業。
生產線負責人介紹,該生產線按分選、清洗、保鮮、打蠟、分級、打包等步驟將砂糖橘分為5個級別分類打包分裝,每斤費用0.2元,主要為本地果農提供加工服務。引入月余,已累計加工砂糖橘300萬斤。同時,該生產線還聘請本地農戶負責打包、分裝等工作達2000人次,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獲得更多經濟收益。
村民梁慧麗是在選果加工點的人員,她介紹,晚上在這里加班選果的都是楊梅當地人,大家都是白天上班摘果,晚上再過來這里加班(選果),一個晚上最少可以掙60多元,最多的時候可以掙100多元。
當地果農介紹,受益于選果品質的提升,相較于往年,今年楊梅迎來了更多的商家收購砂糖橘。
據了解,該生產線的投入也吸引了鄰近鄉鎮的企業前來楊梅鎮加工,當地已逐漸發揮出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充實了群眾的“錢袋子”。
記者:段燦
通訊員:毛艷萍 鄧曉慧
編輯:林偉杰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