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荒地既然丟荒了,倒不如用起來,種植綠色產業,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4月12日,在陽山秤架瑤族鄉秤架村,村黨總支書記黃佩明又來到了村集體剛搞起的辣椒產業種植基地,了解辣椒種植情況。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是農民所思所盼。”黃佩明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后,秤架村更是開足“馬力”,鼓起勁頭全面謀劃鄉村振興發展新藍圖,以“生態秀美、物產豐美、黨群和美”為定位,強力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連日來,秤架村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黨的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史學習筑牢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提煉工作經驗、砥礪奮進之志,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學黨史,提振爭先率先精氣神。秤架村以“生態秀美、物產豐美、黨群和美”為定位,按照以產強農、以農興旅的發展路線,聚焦農旅融合,突出地域產業特色,建設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宜居宜游的瑤族特色村寨,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學黨史,汲取善作善成大智慧。紅色瑤鄉館是秤架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吸睛之處,館里不僅有5臺電視循環播放著扶貧工作隊精心編輯的紅色紀錄片,還圖文并茂展示了本地英雄的感人事跡。紅色瑤鄉館還設有閱覽室,為干部群眾提供閱讀場所和精神食糧。
“現在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渙散的問題,如果不能激發起村干部的斗志,很難帶領村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黃佩明說,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建立紅色瑤鄉館,促使村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干部的戰斗力和執行力,聚焦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清遠日報訊 (特約通訊員/張麗思)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