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連片成畫的荷花池,碩果累累的葡萄園,郁郁蔥蔥的枸杞基地,別具一格的東方紅農莊,整齊劃一的農房風貌,干凈整潔的村莊環境,筆直寬敞的柏油村道,星級標準的旅游公廁,7000平方米的停車場,這是五愛村第二黨支部+村民理事會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踐行“自己的藍圖自己繪,自己的發展自己謀”的豐碩成果。

陽城鎮白石腳村全貌。通訊員供圖
陽城鎮五愛村白石腳村小組位于陽城鎮東部,距離縣城約10公里,共有65戶285人,全村有耕地230多畝,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以零散種植傳統的水稻、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為主。2013年成立黨支部及村民理事會,2018年優化調整為五愛村第二黨支部,現有黨員23人、理事會成員7人。白石腳村小組在“黨支部+理事會”全體成員的群策群力下,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理事會的引領作用,全方位謀劃鄉村振興,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基礎建設生態特色村;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契機發展綠色經濟,描繪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藍圖,宜居、宜游的生態特色村展現新姿,采摘、觀光、休閑的綠色產業喜獲綠色紅利,使白石腳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的標桿。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特色村
五愛村第二黨支部和理事會發動群眾參與美麗鄉村規劃設計和籌資籌勞建設美麗鄉村,向村民宣傳解讀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有關政策文件,多方籌集資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特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征得村民同意后,白石腳村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一保潔一綠化”工作,村民自發參與清理各類積存垃圾53噸,累計拆除危舊泥磚房、廢棄牛欄豬舍、露天茅房62間1860平方米。
白石腳村按照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特色村標準,推進21幢農房外立面農房風貌管控,經五愛村第二黨支部書記、白石腳村小組組長帶領理事會成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把自籌資金由10%增加至30%,著力破解資金瓶頸問題。白石腳村投入188萬元,實施雨污分流、巷道硬底化,建成村口標志建筑、百姓舞臺、籃球場、兒童娛樂設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和安裝路燈60盞,建成農家樂、污水處理設施、旅游公廁和7000平方米的停車場,拓寬入村道路并鋪設黑底化。
記者了解到,白石腳按照文明村創建標準,深入開展“善美人家”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引導廣大家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鄉村文明新風尚,做“守法、知禮、親善”陽山人。通過開展“善美人家”創建,“善美人家”示范戶達到該村在家總戶數的80%,村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白石腳村小組村口黑底化。通訊員供圖
探索農村“三變”改革
陽城鎮五愛村第二黨支部和白石腳村理事會積極發揮模范帶頭和戰斗堡壘作用,引導全體農戶通過“資金+土地”的形式入股東風紅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股東”的模式,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著力構建田園綜合體。
資源變資產,讓農村的資源活起來
白石腳村統籌規劃發展農業經濟項目,種植有機葡萄園、西瓜、枸杞,建設荷花池,建成可容納300人就餐的東方紅農莊,發展農村采摘、觀光經濟,打造“農業+文旅”,建成集產業、生活、景觀、休閑服務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生活發展模式,充分激活了村中土地資源,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
資金變股金,讓農村的資金聚起來
白石腳村農戶把整合連片的230畝土地入股到白石腳村東風紅農民專業合作社,每戶在合作社股份中占1股。此外,動員村民以資金入股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村民每戶出資5千元入股合作社,無土地入股的村民每戶出資1萬元入股合作社,促使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村的家庭富起來
白石腳村的家庭通過以“資金+土地”的形式入股村集體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村民從農戶變成專業合作社的股東,每年可按人口享受村集體經營土地所創造經濟效益的分紅,享受“三變”改革紅利。對參與葡萄、荷花、枸杞、西瓜等耕作的村民,實行按天計酬,年終結算,還可以享受專業合作社分紅,實現雙重收益,進一步加快村民奔康致富的步伐。

白石腳村荷花池。通訊員供圖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
記者了解到,白石腳村在村黨支部、理事會的主導下,申請成立了白石腳村東風紅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制度,成立了財務監督小組等,通過專業合作社統籌規劃發展綠色產業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集體經濟。
2017年以來,白石腳村搶抓土地整治整合的發展機會,整合土地700多畝,利用村莊優越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等優勢,種植50多畝有機葡萄、20畝圣女果,150畝西瓜,200多畝枸杞葉,建成80畝荷花池。白石腳村黨員和理事會成員群策群力,通過充分動員,村民代表通過無息出資3-10萬元不等以及引入社會資金等,籌集資金300萬元興建東方紅農莊,發展飲食和精品民宿產業。
白石腳村還通過鄉村旅游彌補鄉村發展不平衡的短板,堅持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延伸,加速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鄉村旅游促脫貧促鄉村振興。
節慶做旺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白石腳村先試先行,依托“三變”改革,通過“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鄉村觀光、采摘、休閑鄉村旅游產業,通過承辦荷花節、徒步節、攝影節、徒步定向大賽等節慶活動擴大影響力,釋放生態紅利。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約12萬人次,承辦節慶活動等16場次,可為農戶年創收7000多元。
白石腳村還依托五愛段小北江河風光洽談綠色產業項目,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挖掘生態紅利。擬引進深圳市濃景文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田園綜合體項目,目前已與該公司初步達成合作開發意向,擬投資15億元,東風紅合作社以東風紅合作社的資產包入股占7%股份,在項目沒有產生經濟效益時每年支付東風紅合作社不低于100萬元的保底金。
采寫:特約通訊員 陳斯銘 通訊員 歐金華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