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田園美景,就在有“魚米之鄉”美稱的陽山太平鎮。
初秋,暖陽照耀下的太平鎮,更是別有一番美景,古樹婆娑,溪水潺潺。走在通往鄉村的公路上,真切地感受到,這里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村莊更美了,百姓笑容滿臉,精神抖擻,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近年來,太平鎮針對垃圾靠風刮、畜禽糞便污水橫流、村容村貌差等農村老大難問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村到鎮的治理體系,大力進行人居環境、鎮街整治,凝聚實干奮進的力量,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平鎮生態環境向美而行。(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張麗思 攝)
善為,鎮街面貌向美而行
2019年以來,太平鎮苦下功夫,以強鎮改革為主抓手,全域謀劃,一場提質攻堅行動在太平徐徐展開。伴著鏗鏘的行進聲,不僅帶來了全鎮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真切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治過境街道,建成康體公園,文化綜合廣場,立足生態發展全力推進“河長制”……
從一條路的“換新顏”到一條河的“新綻放”,從一條街道的“實整治”到一座公園的“大提升”,高顏值塑造群眾的高品質生活,以濃濃的為民情懷勾勒鄉鎮的發展之路,精心打造人文典雅、村容風雅、生活優雅的幸福美麗太平,助力擦亮“生態陽山·善美之縣”的靚麗底色。
“人行道改造,鋪設瀝青路面,路燈也全新整改了,出行方便多了。”鄉村群眾喜上眉梢,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擼起袖子加油干,全心全意謀發展。近一年來,太平鎮持之以恒推進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基礎設施步步完善,老街舊貌換新顏。解決民生痛點,補齊短板,改變,實實在在發生在群眾身邊,讓群眾受益,太平鎮走出了創建為民的有力步伐。

鄉村美了,村民生活越來越舒心了。(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張麗思 攝)
善治,美麗鄉村“點亮”幸福生活
村文化廣場上,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耍;干凈整潔的村道兩旁,矗立著一棟棟兩層小樓,墻上的精彩繪畫,數說著新農村的新面貌。
“抬頭就是藍天白云,房前屋后花草清香,街頭巷尾整潔如新,這樣的鄉村生活我們都喜歡,大家的心情也更舒暢了!”談起現在的變化,龍塘營尾村村民鄒叔笑容滿臉。
陪同采訪的太平鎮干部介紹,該鎮12個行政村的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大變樣”,村莊美,道理暢通,產業興旺,生活越來越美好,這是太平鎮群眾的普遍感受。
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村容村貌、交通道路等民生突出問題,太平鎮多措并舉,全面開展整治,人居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黨員干部發揚先鋒模范作用,主動下沉到村組一級,走進群眾中間去,與村民群眾一道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青年干部、婦女兒童、村民群眾紛紛拿起掃帚、簸箕、鐵鍬等工具,對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雜物亂堆、污水亂流、私搭亂建等不文明現象進行清理清除。
干部帶頭干,群眾動起來,鄉村環境美起來。全鎮形成人居環境整治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建設美麗太平的氛圍。
環境美了,民心齊了,外來客多了,產業旺了,勤勞致富的聲音越來越響了,鄉村振興的底氣就提起來了。
秋風吹,稻谷黃,百畝良田待豐收。走進太平鎮沙陂村,金燦燦的稻谷在陽光下隨風擺動,掀起層層金浪,再過些時日,便迎來大豐收。
坐落于湖洞村的清農電商項目現養殖陽山雞存欄超10萬只;中洋漁業擁有鱸魚、鉗魚養殖超100萬尾;陽山縣宏業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生豬存欄量7500余頭……如今,太平鎮更是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全力擦亮“魚米之鄉”金字招牌。
一個個轉變,一幅幅畫面,見證著太平鎮持續加強鄉村振興的努力與探索,也折射出鄉村振興催生的喜人變化。
“下一步,我們將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情懷,進一步完善全鎮基礎設施,奏響‘魚米之鄉’鄉村振興之歌,不斷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太平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清遠日報訊(特約通訊員/張麗思 通訊員/黃金陵)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