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陽山黃坌鎮太保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在發展農業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為農業長久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注入強大動能。一曲村美、民富、產業旺的鄉村振興新樂章正在奏響。
“住在村里的城里人”
“住在村里的城里人?!苯衲?3歲的王國華這樣定義自己現在的身份。
王國華是太保村的支部書記,在他的印象中,曾經的太保村“走路沒路、歇涼沒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種地靠天吃飯,生病了大病拖、小病扛,住的是土坯危房。
時下,走進太保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一條條鄉道平坦干凈,一幢幢小康住宅,文化廣場、籃球場、乒乓球場和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昔日村民生活貧困、人居環境臟亂差的小村落,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正迎來富美天地篇。
“這些年來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蓖鯂A說,鄉親們生活一年年好起來,尤其是脫貧攻堅以來村里大變樣。
整合項目和資金硬化村道、修通自來水、修建文娛健身場所,統一規劃村莊功能區,實施人畜分離……近年來,太保村的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王國華一家的小洋樓前庭后院、寬敞明亮,生活電器應有盡有,“自來水通到了屋里,冬天開暖氣,用上了干凈又衛生的水廁,在家就能上網?!碧峒凹依镞@幾年的變化,“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王國華連聲說“好得很”。
王國華介紹,太保村原到處是舊危泥磚房,村道巷道還是黃泥巴地,下雨天,走家串巷腳都是黃泥巴,自建設成美麗鄉村以來,巷道、村道已實現硬底化和安裝了照明路燈,完善雨污水渠和生活污水三級處理池,建成村莊體育運動場所籃球場、羽毛球場和設置體育運動設施,建成約5000平方米休閑公園,并投資開發太保村農業生態旅游產業。“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居住環境好了,收入怎么辦?
以前村里人大都種田謀生,靠天吃飯?!耙荒甑筋^下來,算上勞力,等于白種地?!蓖鯂A說,為此,太保村從2018年到2019年,用1年的時間完成了整村土地流轉,把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以前務農是主業,務工是副業,現在務工成了主業”。
太保村村民肖北妹將家里的6畝耕地全部流轉出去后,每年有3000錢土地流轉的固定收入,“不用圍著土地轉了,還可以務工掙錢”。
同時,太保村抓產業促脫貧,該村積極動員各方力量投身到鄉村建設中。在其號召下,鄉賢們投資種養專業合作社,計劃用3年的時間,依托該村“知青文化”這個品牌,建設四季蔬果采摘、杜鵑花海線、蓮花觀賞為特色,集餐飲、農耕文化體驗、休閑旅游觀光、民宿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并與合作社共同投資約420萬元,開發太保村觀光花果園項目,目前村中已有1000畝花海、350畝油茶、230畝砂糖桔、50畝優質果園等農業產業,修通環山路1200米。
同時,該村鄉賢還累計投資80萬對該村原制衣廠進行翻新改造,建成了黃坌鎮公路(旅游)服務區。2019年7月,該服務區建成并開放。服務區內提供20個停車位、2個充電樁、1個旅游公廁、容納400人的農莊、農特產品銷售、娛樂等服務項目。并帶動太保村等村小組50多個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旅游餐飲服務活動等工作,村民每年增收2000-3000元。
“真的很感謝這些年來黨的好政策?!秉S建芳感慨地說道。黃建芳是太保村2016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該村通過產業扶貧,黃建芳以勤勞的雙手撐起了昔日貧困的家庭,于2019年順利實現了脫貧。
如今的太保村,村容村貌換新顏,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以前閑暇的時候不是在屋里蹲著,就是曬太陽,消磨時間,現在要么忙著增收致富,要么文娛健身?!蓖鯂A說,大伙兒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下一步,我們將在黨委、政府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村中產業,通過產業帶動村民持續增收致富?!蓖鯂A滿懷信心地說。
采寫: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張麗思 通訊員 李彩花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