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縣統計局關于2012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2012年,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橋頭堡”發展戰略,按照“民生年、落實年、創優年”的工作要求,精心部署、狠抓落實,全力推進“三基地一名城”建設,積極采取措施,克服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千方百計穩增長,促和諧,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實現了良好開局。
一、綜 合
總體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1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0.16億元,比上年增長4.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95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15.09億元,下降8.8%;第三產業增加值33.12億元,增長10.5%。三大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3︰21.5︰47.2,第三產業比重相比上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19402元,增長3.2%。
物價平穩上漲,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下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漲3個百分點(全市CPI為2.9%),社會商品零售物價漲2.7個百分點,農產品生產價格縮減指數為103.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1.6%。在外圍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我縣實體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艱難的處境,影響到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較大幅度的下降,2012年全縣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2億元,同比下降12.6%,其中工商稅收2.41億元,下降9.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3.53億元,增長5.2%。
勞動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012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512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25人;組織勞務輸出74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控制在省、市要求的3.5%以內。抓好各種培訓就業工作,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013人,幫助農村勞動力掌握一門專業技術、為其轉移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創造條件。就業局勢保持穩定,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維護了全縣安定團結局面。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我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進項目引進和落戶工作,引進44個項目落戶,合同投資55.6億元,實際投資7.87億元;審批外資企業3家,合同利用外資4137.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60萬美元,出口創匯872萬美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我縣經濟發展面臨外需萎縮、內需不振、投資不熱、后勁不足的艱難處境。總體經濟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低增長態勢,由于主體功能區劃分我縣為生態發展區以及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的制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使我縣產業轉型升級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隨著我縣支柱企業粵陽發電有限公司的停產關閉以及支柱行業礦山企業的停產整頓,給原本薄弱的縣域經濟帶來了切膚之痛。由于缺乏大型工業投資項目,工業發展后勁嚴重不足;落戶的投資項目進展緩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偏弱。由于物價上漲,企業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揚,使中小型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建設用地緊張、資金短缺等問題導致產業園區項目遲遲難以落實。實體經濟不景氣,導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下降,改善民生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二、農 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初步統計,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53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農業產值20.29億元,增長4.7%;林業產值2.58億元,增長6.4%;牧業產值9.68億元,增長13.7%;漁業產值0.41億元,增長7.2%,其余為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57億元。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1萬畝(含大豆面積),比上年增加1025畝。糧食總產量11.11萬噸,增加1200噸,其中稻谷產量6.59萬噸。糧食畝產271公斤。大部分經濟作物增長較快,如油料作物產量1.61萬噸,增長2.9%。蔬菜種植面積36.75萬畝,減少0.6%;產量41.44萬噸,增長2.3%。水果總產量4.71萬噸,增長7.8%。
林業生產繼續增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當年造林面積44850畝,比上年減少16440畝,幼林撫育面積2010畝,成林撫育面積9400畝,木材采伐量4.53萬立方米。
畜牧水產業穩定生產。年末生豬存欄量31.81萬頭,全年生豬出欄量42.65萬頭;家禽年末存欄266.04萬只,當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601.08萬只,其中雞出欄565萬只;肉類總產量3.98萬噸,其中豬肉3.02萬噸;水產品產量0.45萬噸,增長5%。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9.61萬千瓦,比上年增加8.1%;農村用電量3912萬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16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2.09萬噸,比上年略增;有效灌溉面積16.91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2.11萬畝。
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顯著。全縣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引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25家;切實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建設,重點抓好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項目建設。抓好特色優勢農業基地化建設,重點抓好南果北菜和南糧北油為主的八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基地建設和十大特色優勢種養基地、14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三、工業和建筑業
受礦山行業停產整頓影響,工業生產有所下降。2012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8.29億元,同比下降1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8億元,下降7.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14億元,下降10.3%,其中輕工業產值2.46億元,增長4.2%;重工業產值10.68億元,下降13.1%;非公有工業產值9.59億元,下降17.8%。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虧損808萬元。
建筑業產值小幅下降,房地產業平穩發展。2012年我縣共有資質內建筑業企業3家,全年完成產值15764萬元,同比下降5.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5.59萬平方米,下降7.1%;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0.58萬平方米,下降18.4%。目前我縣入庫統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14家,全年完成總投資4.9億元,增長1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4.2萬平方米,增長6.2%,其中住宅面積14.02萬平方米,增長5.1%;商品房銷售額4.8億元,增長13.3%,其中住宅銷售額4.76億元,增長12.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2012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93億元,增長11%。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56億元,增長26.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49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45億元,增長15.2%。
五、貿易、旅游業和金融業
消費品市場穩定發展。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7億元,增長11.3%,其中: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增長11.8%,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6.2億元,增長10.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97億元,增長12%;零售業零售額20.47億元,增長11.5%;住宿業零售額0.37億元,下降1.6%;餐飲業零售額3.46億元,增長11.3%。在歐債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速普遍下滑,外需萎縮導致我縣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全年出口貿易創匯實現872萬美元,同比下降31.2%。
旅游業保持穩步發展勢頭。我縣繼續整合優質旅游資源,大力打造生態和人文歷史旅游品牌,以三千年古邑“原生態陽山”為主線,全力打造珠、港、澳旅游休閑勝地,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12年共接待游客380.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9%,其中:廣東第一峰旅游風景區接待游客32.98萬人次,增長12.9%。全年旅游收入總計20.33億元,增長15.1%。全縣擁有星級酒店8家,客房總數1056間。
金融信貸平穩運行。2012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9.22億元(人民幣口徑,下同),比年初增長11.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53.8億元,比年初增長15.3%,單位存款余額14.52億元,比年初增長9.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28.82億元,比年初增長15.4%,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81億元,比年初增長59.4%。中長期貸款26億元,增長12%。
六、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12年,全縣小學招生4328人,在校生21868人,畢業生5188人,小學專任教師2085人。普通中學招生8205人,其中高中招生3071人;普通中學在校生2746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8360人;普通中學畢業生10223人,其中高中畢業生2095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141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98.6%和77.5%。
科技事業積極推進。全年組織申報省市縣科技(農業)項目47個,其中科技項目12個,農業項目17個,縣級科技計劃項目15個,實施科技、農業項目33個,其中巖溶地區石漠化整治項目,投入資金約6000萬元。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專題講座培訓35次,培訓農戶約4500人次;組織6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負責人參加省農業廳舉辦的各類技術培訓。
七、文化、體育、衛生
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全縣擁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影劇院、廣播電臺各1個。圖書館藏書8.2萬冊。博物館收藏文物850件(套),其中國家珍貴文物289件(套)。體育館舉辦各類運動會20次,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8000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5萬人。全年放映電影2208場,觀看人數達50萬人次,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衛生事業扎實推進。2012年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45.19萬人。衛生機構床位數由上年的1332張增加到1336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由上年的1128人增加到1190人。全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8.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嬰兒死亡率為3‰,下降3.3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7‰,下降4.4個千分點。
八、環 境 保 護
環保工作繼續加強,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全縣單位GDP能耗下降9.78%,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19.54噸,比上年大幅減少644.28噸,二氧化硫去除量5.33噸。工業廢水排放總量13.8萬噸,比上年減少35.9萬噸,達標率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0.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100%;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戶籍人口呈下降勢頭,民生不斷改善。2012年年末全縣戶籍人口53.15萬人,比上年減少155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5萬人,比上年減少3610人。人口出生率17.11‰, 比上年提高4.3個千分點,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長率11.34‰,比上年提高3.97個千分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9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896元,增長11.2%。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加強。全年有236551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其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8965人,企業參保人數21964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97586人。14500人參加工傷保險,12612人參加失業保險,48046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包含農村合作醫療),9500參加生育保險。各項基金總收入23808萬元,各項基金總支出18440萬元。年末共有離退休人員8837人,當年共支付離退休費12263萬元。全年列入低保對象8996戶21374人(其中城鎮320戶753人,農村8676戶20621人)。全縣共有五保戶2800人,其中敬老院供養的303人,分散供養的2497人。年末擁有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15張,收養3人,敬老院14個,床位627張,收養人數345人。
注:1、本公報數為2012年度初步統計數
2.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
3、公報中的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均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的增長速度為名義增長速度。
4、各項指標均使用相同口徑數據進行對比。
陽 山 縣 統 計 局
二0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