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有力助推農業農村快速發展,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
一、綜 合
總體經濟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96.99億元,比上年增長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78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9.23億元,下降3%(其中工業增加值12.21億元,下降7%,建筑業增加值7.02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45.98億元,增長4.4%。三大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8︰19.8︰47.4。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26168元,增長2.7%。
物價小幅上揚,財政預算收入小幅下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漲0.4個百分點,社會商品零售物價上漲0.6個百分點,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7.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5.7%,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119.2%。2017年全縣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9.6%(可比口徑),其中工商稅收2.67億元,增長18.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67億元,同比下降7.5%。
就業工作目標完成良好。2017年我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29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12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8%,控制在3.5%以內。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啟動6個“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縣級示范片區建設,出臺系列獎補辦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切實提升整治成效。1412條20戶以上自然村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已經竣工;2017年度申報創建美麗鄉村223條;55個省定貧困村660條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完成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規劃編制,全面開展人居環境“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
二、農 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2017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0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31.42億元,增長6.8%;林業產值4.88億元,增長14.9%;牧業產值11.21億元,增長-1.3%;漁業產值0.68億元,增長5.1%,其余為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83億元。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糧食作物比重回升,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0.6萬畝(含大豆面積)同比持平,谷物總產量9.26萬噸,同比增長0.32%,其中稻谷產量6.64萬噸,同比增長-1.63%。豆類總產量2398噸,同比增長6.91%,其中大豆產量2083噸。大部分經濟作物增長平穩,如油料作物產量1.81萬噸,增長0.46%。蔬菜增長較大,種植面積49.93萬畝,增長8.35%;產量56.92萬噸,增長9.19%。水果總產量6.48萬噸,增長4.64%。
造林營林進入維持階段,新造林減少而注重現有林地的養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當年造林面積13.4萬畝,比上年增加 1.49萬畝,其中新造林3.8萬畝,比上年增長64.9%;封殺育林面積9.6萬畝,比上年增長-0.03%。未成林撫育面積12.12萬畝次;2017年木材采伐量4.4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2%。
畜牧業生產總體與上年水平持平;家禽存欄增長較快;漁業水產多元發展,繼續平穩增長。年末生豬存欄量30.9萬頭,同比增長4.24%,全年生豬出欄量51.65萬頭,同比增長0.38%;家禽年末存欄218.5萬只,同比增長9.14%,當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492.17萬只,同比增長2.52%,其中雞出欄463.1萬只,同比增長2.49%;肉類總產量4.40萬噸,其中豬肉3.67萬噸,總體下降0.67%;水產品產量0.54萬噸,增長4.08%。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用電量11376萬千瓦時;農機使用更普遍,農用柴油使用量4863噸,同比增長7.71%;化肥施用量(折純)1.97萬噸,比上年減少1.01%。
抓好科技管理服務和科技創新工作。共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項目26項,6個項目獲得市科技項目資金140萬元;實地檢查、督促11個項目單位做好到期結題驗收,其中縣中醫院的“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 ”項目已通過結題驗收;發放科技政策資料50多份,縣興達蠶業有限公司申報的市科技新券項目獲得資金15萬元。2家企業已申報省高新技術、3家企業申報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申報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新技術認定產品2個,全縣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13項。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呈下降趨勢。2017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2.21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4億元,下降14.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92億元,下降11.7%,其中輕工業產值5.07億元,增長2.8%;重工業產值11.9億元,下降16.3%;非公有工業產值12.75億元,下降6.4%。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億元,同比增長4.2%。
建筑業平穩運行、房地產業如火如荼。2017年我縣共有資質內建筑業企業3家,全年完成產值18585萬元,同比增長5.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0.97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2017年我縣入庫統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20家,全年完成總投資9.67億元,同比增長74.4%;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5.95萬平方米,增長70.2%,其中住宅面積34.73萬平方米,增長71.2%;商品房銷售額15.77億元,增長98.7%,其中住宅銷售額14.45億元,增長88.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9.67億元,增長74.4%。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1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05億元,增長153.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82億元,下降6.6%。
五、貿易、旅游業和金融業
消費品市場穩定發展。201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億元,增長9%,其中: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總額16.12億元,增長9%,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4.18億元,增長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4.5億元,增長6.1%;零售業零售額29.47億元,增長9.3%;住宿業零售額0.69億元,增長11.4%;餐飲業零售額5.64億元,增長9.8%。全年出口貿易創匯實現11103萬元,同比下降36.5%。
旅游業保持穩步發展勢頭。我縣大力實施“三基地一名城”戰略,圍繞“建設幸福美麗陽山”的目標,全力打造珠、港、澳綠色生態旅游基地,繼續整合優質旅游資源,大力打造生態和人文歷史旅游品牌,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17年共接待游客490.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6%,其中:廣東第一峰旅游風景區接待游客45.87萬人次,下降20.6%。全年旅游收入總計29.18億元,增長4.74%。全縣擁有星級酒店8家,客房總數1138間。
金融信貸平穩運行。2017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23.67億元(本外幣口徑,下同),比年初增長7.9%。其中,住戶存款余額達91.88億元,同比增長8.4%,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1.5億元,同比增長1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58.23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11億元,同比增長170.11%。中長期貸款27.93億元,增長35.76%。
六、教育、文化體育、衛生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17年,全縣小學招生5671人,在校生29543人,畢業生3689人,小學專任教師2140人。普通中學招生5118人,其中高中招生1530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495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259人;普通中學畢業生5182人,其中高中畢業生2266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40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99.69%和89.67%。
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良好。全縣擁有文化館、科技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影劇院、廣播電臺各1個。圖書館藏書26.4萬冊。博物館收藏文物613件(套),其中國家珍貴文物289件(套)。2017年體育館舉辦各類運動會18次,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9000多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22萬人次。全年放映電影6257場,觀看人數達46萬人次,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衛生事業穩步推進。2017年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45.41萬人,比上年增加2190人。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數由上年的1308人減少為1291人。全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9.4%,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嬰兒死亡率由上年的1.68‰上升到2.5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68‰,比上年提高了1.33個千分點。
七、人口與人民生活
總人口小幅增長。2017年年末全縣戶籍人口56.95萬人,比上年增加6401人,其中城鎮人口15.11萬人,農村人口41.84萬人(戶籍口徑)。人口出生率18.45‰, 比上年提高0.46個千分點,死亡率7.71‰,人口自然增長率10.74‰,比上年下降1.08個千分點。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37.14萬人,比上年增加0.1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4.54萬人,農村人口22.6萬人,城市化率為39.16%(常住人口口徑)。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加強。2017年有268080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其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5128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2952人。12330人參加工傷保險,11911人參加失業保險,45407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包含農村合作醫療),14444參加生育保險。各項基金總收入36077萬元,各項基金總支出38343萬元。年末共有離退休人員11553人,當年共支付離退休費24433萬元。全年列入低保對象5520戶10890人(其中城鎮238戶383人,農村5282戶10507人)。全縣共有五保戶2573人,其中敬老院供養的189人,分散供養的2384人。年末擁有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228張,收養0人,敬老院13個,床位532張,收養人數189人。
注:1、本公報數為2017年度初步統計數
2.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
3、公報中的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均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的增長速度為名義增長速度。
4、各項指標均使用相同口徑數據進行對比。
陽 山 縣 統 計 局
二0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