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陽山縣經濟運行情況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積極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逆勢上揚,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地區生產總值由一季度下降5.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長3.4%,高于全國(2.3%)、全省(2.3%)的增速,低于全市0.4個百分點。
(一)總體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根據清遠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陽山縣生產總值124.77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42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7.11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58.24億元,增長1.6%,三次產業結構為39.6:13.7:46.7。在各行業中,較快增長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筑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同比分別增長48.1%、32.1%、15%、8.3%。
(二)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糧食、蔬菜產量穩定增長
我縣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系列行動,持續優化農業結構,農業生產總體呈穩中向好態勢。2020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51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39.1億元,同比增長6%;林業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12.8%;牧業產值31.5億元,同比下降0.2%;漁業產值0.7億元,同比增長2.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0.95億元,同比增長18.8%。
種植業發展成效顯著,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一是糧食種植形勢較好,大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生產基地,早稻產量3.41萬噸,同比增長10.9%,全年糧食產量達9.66萬噸,同比增長4.9%;二是蔬菜、水果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分別實現產量65.41萬噸、9.44萬噸,分別增長6.8%、2.4%。
林業發展快速前行,優勢充分顯現。林木采伐進度快速推進,全年木材采運10.11萬立方米,增長39.6%,林業產值達6.26億元,同比增長12.8%。
(三)規模工業生產向好,綠色產業初顯成效
2020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14.76億元,同比下降2.1%;增加值7.37億元,同比增長9.2%。分行業看,采礦業完成增加值0.82億元,同比增長103.5%;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76億元,同比下降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2.79億元,同比增長11.8%。
近年來,我縣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大力發展全域綠色產業,形成了“四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二礦”(大理石、碳酸鈣)的生態工業體系,綠色能源產業逐漸成為我縣工業支柱產業。
(四)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在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23.5%,增速位列全市各縣(區)第一,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長1%。
工業投資迅猛增長。全縣完成工業投資增長78.6%。工業投資增長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完成投資超億的工業項目有3個,都是發電類項目,也為我縣工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5%,主要由廣連高速項目支撐,占比75.9%。
建筑業發展形勢喜人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41億元,同比增長32.1%。建筑業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了兩家資質建筑業企業廣東宏源建設工程公司和廣東廣陽建設工程公司,為我縣建筑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六)消費市場持續回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縣消費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度呈兩位數下降,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實現銷售總額41.98億元,同比下降6.2%;實現零售總額31.39億元,同比下降8.7%,與前三季度相比降幅分別收窄2.5、2.6個百分點。
疫情發生以來,縣委、縣政府及時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研究出臺了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部分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逐漸向好。回暖較快的行業主要有汽車類企業和石油及制品類企業,降幅分別比前三季度收窄3.2和19.7個百分點。
(七)財稅金融平穩運行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2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47億元,下降7.1%,稅收收入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縣稅源結構單一以及減稅降費政策對稅收收入的影響進一步放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12億元,同比增長15.2%。
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4.02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20.58億元,增長9.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8.76億元,同比增長16.3%。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