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水利〔2020〕15號
陽山縣水利局
清遠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
陽山縣發展和改革局
關于印發《陽山縣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陽城鎮人民政府,縣財政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代建辦、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司法局、縣政府督查室:
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陽山縣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陽山縣水利局
清遠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
陽山縣發展和改革局
2020年9月21日
(聯系人:邱暉毅;聯系電話:7800727)
陽山縣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實現城市黑臭水體長制久清的目標,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號),《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粵建城〔2019〕52號)和《關于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工作目標批復的函》(粵建城函〔2019〕1119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清遠時,要求清遠要建設生態北屏障,走生態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全面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為盡快實現縣城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目標。
(二)基本原則
1.立足民生,攻堅克難。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作為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和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優先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生活污水直排等熱點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落實責任,強化擔當。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多措并舉、高效有力的協調推進機制。縣人民政府做好統籌協調,完善體制機制,分解落實任務,加強資金保障,確保三年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發展和改革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協同聯動,強化指導督促。
3.系統謀劃,近遠結合。在分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現狀基礎上,統籌協調,謀劃長遠,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系統性,壓茬推進;三年行動要實事求是,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定出硬目標,敢啃“硬骨頭”,扎實推進,全力攻堅,為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打好堅實基礎。
4.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以系統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為重點,優先補齊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管網等設施短板,消除空白,堅持因地制宜,系統識別問題,抓住薄弱環節,重點突破。
5.重在機制,政策引領。抓好長效機制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與推進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目標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優化費價機制,落實政府責任,調動企業和公眾各方主體參與積極性,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三)主要目標
經過3年努力,縣城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穩定實現無害化處置。2019-2021年我縣縣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三年累計目標增加值分別為7%、5mg/L。
二、重點任務
(一)建立排水管網排查和定期檢測制度
1.全面開展市政管網排查工作。綜合考慮城市發展需求、水環境質量改善要求等因素,劃定管網普查和建設范圍。委托專業機構,按照設施權屬及運行維護職責分工,全面排查區域內污水管網等設施功能狀況、錯接混接等基本情況及用戶接入情況。重點查找旱天生活污水直排、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生活污水管網空白區等問題,突出對沿河排口、暗涵內排口、沿河截流干管等的排查,查清河水地下水入滲、雨污混接錯接、污水直排等情況。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污水管網初步排查工作,并持續推進完善。
2.逐步完善市政管網檢測和移交機制。對于排查發現的市政無主污水管段或設施,穩步推進確權和權屬移交工作。積極與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和企事業單位等設施權屬單位或物業代管單位及有關主管部門對接,建立由設施權屬單位、企事業單位及有關主管部門協同推進的排查機制、逐步建立完善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落實排水管網周期性檢測評估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統的動態更新機制,逐步建立以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和費用保障機制。2020年12月底前,逐步建立初步的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 (上述工作由縣水利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代建辦、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縣財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健全生活污水接入服務和管理制度
根據城市污水管網排查和檢測結果,有計劃地分片區組織實施雨污錯接混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管網修復改造,實施清污分流。市政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應當依法規范接入管網,嚴禁雨污混接錯接;支持推動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和企事業單位內部組織開展污水管網改造,嚴禁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和企事業單位內部雨污混接或錯接到市政排水管網,嚴禁污水直排。新建居民小區或公共建筑排水未規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網的,不得交付使用和驗收;市政污水管網未覆蓋的,盡快完善城鎮道路和沿線管網規劃建設,加快消除斷頭路、斷頭管,應當依法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達標排放。(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代建辦、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規范工業企業及生產經營性單位排水管理
1.規范工業企業排水管理。對進入市政污水收集設施的工業企業進行排查并開展評估,經評估認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鎮污水處理廠有效處理或可能影響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穩定達標的,要限期退出;經評估可繼續接入污水管網的,工企業應當依法取得排污許可。工業企業排污許可內容、污水接入市政管網的位置、排水方式、主要排放污染物類型等信息應當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單位和相關部門監督。(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水利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立健全“小散亂”規范管理制度。整治沿街經營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污水亂排直排,結合市場整頓和經營許可、衛生許可管理建立聯合執法監督機制,督促整改。要建立健全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制度。嚴禁在市政排水管網上私搭亂接,杜絕工業企業以及餐飲、洗車等生產經營性單位通過雨水口、雨水管網違法排污,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城市管理和排水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強化溯源追查和執法,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城市管理、排水等部門執法聯動機制。(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水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改造和建設
1.科學建設改造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新建城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要與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現有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能滿足需要的,要加快新建、擴建或提標改造;對于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近期難以覆蓋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分散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
2.系統推進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各地根據本地區污染防治攻堅戰計劃實施情況,合理制定未來三年管網建設及改造計劃,在2021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建設任務,消除管網覆蓋空白區,特別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管網覆蓋。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工程,實施清污分流,全面提升現有設施效能。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mg/L的,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和措施。
3.全面完善生活污泥監督管理機制。按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要求,加快生活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加強生活污泥產生、運輸及處理單位的監督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管理臺賬。(上述工作由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代建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管網建設運行維護機制
1.完善河湖水位與市政排口協調制度。積極推行污水處理廠、管網與河湖水體聯動“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合理控制河湖水體水位,妥善處理河湖水位與市政排水的關系,防止河湖水倒灌進入市政排水系統。加強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排入市政管網的,應納入排水許可,明確排水接口位置和去向,避免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管網專業運行維護管理機制。排水管網運行維護主體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定額實施運行維護,根據管網特點、規模、服務范圍等因素確定人員配置和資金保障。鼓勵居住小區將內部管網養護工作委托市政排水管網運行維護單位實施,配套建立責權明晰的工作制度,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擔的費用保障機制。加強設施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縣財政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參與)
3.健全管網建設質量管控機制。加強管材產品質量監管,查處生產銷售不合格管材產品行為;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加強排水設施工程質量監督;工程設計、建設單位應嚴格執行相關標準規范,確保工程質量;嚴格排水管道養護、檢測與修復質量管理,強化設計、施工、監理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代建辦、縣水利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對本轄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負總責,要按照國家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2019-2021年)行動實施計劃,細化目標任務,形成建設和改造等工作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二)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已安排的污水管網建設資金要與三年行動相銜接,確保資金投入與三年行動任務相匹配。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發行企業債券融資,在資本市場募集低成本、長期限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縣財政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縣代建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政府和居民共擔的費用保障機制,統籌使用污水處理費及財政補貼資金,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障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正常運營。(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水利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鼓勵公眾參與。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積極營造共建共享治理氛圍,借助網站、新媒體、手機客戶端等媒介,為公眾參與創造條件。加強社會監督,鼓勵城鎮污水處理廠向公眾開放;設立公眾舉報電話,鼓勵群眾對城市黑臭水體、違法排污行為等進行監督和舉報,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積極營造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縣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陽山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陽山縣城市污水提質增效工作目標
陽山縣城市污水提質增效項目清單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