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2024年3月19日在陽城鎮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陽城鎮人民政府鎮長 戴金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陽城鎮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以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以來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起步之年,在縣委、縣政府以及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陽城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十大行動方案”以及縣委“1+123”工作部署,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立足縣域發展核心的定位,奮力推動陽城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功入選2023年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百強榜單。
2023年,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71億元,同比增長4.3%;農民人均純收入約25022元,同比增長4.70%;財政收入1.32億元。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抓落地、促增產,實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堅持以“走出去、請進來”招商引資,主動赴深圳、佛山、香港等地對接,熱情邀請企業到鎮實地考察投資興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加強企業走訪聯系,常態化走訪聯系轄區企業累計30余次,協調解決企業需求6宗。陽山金淘成功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榮璟鞋業由中小企業升級為大型企業,以上2家企業帶來稅收約4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成立重點項目辦公室、“百千萬工程”指揮部保障重點項目落實,水晶背抽水蓄能項目已完成預可研階段、部分地勘及試驗工作;完成省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省道250線擴建項目、思賢路和江濱路連接線征地合計約900畝。
二、堅持樹品牌、興產業,綠色產業發展態勢強勁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糧食播種面積30382畝,有效保證“米袋子”的安全。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約618.1畝。完成高標農田建設3000畝。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其中陽山雞約197萬只、清遠絲苗米1.3萬畝,玉米1.05萬畝,枸杞2500多畝,菜心1900多畝,西洋菜1100多畝,讓更多“小特產”成為富民興村的重要產業。生態旅游穩步發展,神峰關景區成功入選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賢令山3A級景區創建有序推進,建成農家樂9家、民宿9家。2023年全鎮接待游客15.24萬人次,旅游收入701.14萬元。
三、堅持補短板、提品質,頭號工程促城鄉面貌精彩蝶變
堅持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魚水村入選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市級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已基本完成。完成大蓮塘坪心一等9條村特色村工程建設,打造韓愈大橋至青蓮公路沿線、正升華府至畔水至大崀公路沿線2條特色示范帶。投入約150萬元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其中魚水村被評為2023年陽山縣“村莊清潔行動”先進村。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完成各大小區“撤桶”行動。完成2023年陽城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資金項目庫項目125項,支付約1431萬元。審批宅基地建房98宗。有序推進7條線路32公里的單改雙及路網聯結工程。工業大道與陽山大道連接線、賢令東路與文塔路連接線建成通車,城南市場周邊改造等城南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完成27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面積超15.7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663戶。城東新區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常態化抓城市“六亂”工作,市容市貌明顯提升。
四、堅持優生態、增綠色,綠美行動彰顯新成效
全面實施綠美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完成人工造林1000畝、低質低效林分改造667畝、油茶新造2100畝,封山育林3450畝,森林撫育520畝、示范點景觀提升92畝。有序推進“賢令山”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抓好48株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完成5棵古樹復壯。扎實推進鄉村綠化工作,鎮領導班子結合“四下基層”召開鄉村綠化工作推動會63次,各村(社區)召開座談會、鄉賢會等活動80余場,開展“我為陽城增片綠”鄉村綠化認捐活動30余場,發出宣傳資料6萬余份,籌集社會資金約60萬元,新種植香樟樹、桂花樹、黃皮果樹等約1.9萬棵。認真落實好森林防滅火清遠“陽山經驗”。推行“互聯網+智慧河長”模式,鎮村兩級河長巡河次數2990次,發現并整改問題41宗。持續加強生態治理,松材線蟲病除治2.5萬畝,基本完成宏達礦業整治工程,完成8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改驗收,開展113座日處理量20噸及以上的污水池分類排查及畜禽養殖禁養區養殖場巡查工作,實施防治紅火蟻面積2408畝。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整治違法違規用地20宗,復耕復綠約16.5畝。
五、堅持辦實事、惠民生,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鎮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累計發放低保、特困供養、孤兒、醫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計生家庭獎勵等各項救助金額超3000萬元。改造建設城北西、城北東、環城新村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施“雙百工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完成6戶危房改造。完成14800多人養老保險和77000多人醫療保險征繳工作。落實落細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全鎮共新增轉移富余勞動力1340人,其中脫貧監測戶勞動力6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6%。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縫紉巧手”工程。駐鎮幫鎮扶村29個幫扶單位共籌集62萬多元的幫扶資金。2023年“廣東扶貧濟困日”籌集資金63.86萬元。為部隊輸送25名優質兵源。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工作。做好13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保護工作。縣二中新校區、縣疾控中心綜合大樓、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及感染科、縣傳染病慢性病醫院投入使用。成功協辦“韓愈令地 綠美陽山”2023年陽山韓愈文化惠民 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深化政務服務“就近辦”,“粵智助”辦理業務量5.59萬筆,服務群眾1.26萬人。鎮、村兩級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累計為民辦事1.73萬件,滿意度高達96.9%。認真受理“12345”熱線工單,處理“12345”政府服務熱線投訴件2440宗,辦理率100%。
六、堅持守底線、防風險,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深入開展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農交安系統錄入勸導日志18萬余條,開展交通聯合執法23次、查處無牌無證摩電200余宗;排查非煤礦山、娛樂場所、“三合一”等各類企業經營單位安全隱患近4000余家次,整治安全隱患841處;累計開設居住建筑和經營類場所防盜網逃生窗5720個。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綜合治理行動共20余次。全面完成自建房調查工作,完成整治銷號26座。深入開展城鎮燃氣專項整治工作,入戶檢查505戶,發現并整改隱患1010處。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和“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接待來訪群眾123批257人次,受理一體化信訪系統信訪件84宗,辦結76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7件。抓好523名在管精神障礙患者、36名社區矯正對象、393名安置幫教對象的管理。開展禁毒、掃黑除惡、反邪教等專題宣傳活動1200余場,向群眾派發相關宣傳資料約8萬份。深入開展反詐工作,實現發案數、損失金額雙下降,成功勸返涉詐重點人員13人,核減率86.11%。
七、堅持轉作風、提效能,政府行政水平不斷提升
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建議20件、政協提案11件。充分發揮村(居)法律顧問作用,服務群眾2677人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立案行政處罰案件55件。全面落實政務公開、信息公開、財務公開,認真執行重大決策程序,進一步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堅持過“緊日子”,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全鎮上下風清氣正、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與此同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扎實有效推進,人民武裝、退役軍人、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檔案等工作均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定、成效顯著。我們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百千萬工程”一年開局起步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上級黨委、政府和鎮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鎮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是省、市、縣有關單位、各駐鎮幫鎮扶村單位、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陽城鎮工作,為陽城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各位代表、同志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陽城鎮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亟需破解;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個別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24年工作計劃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十大行動方案”以及縣委“1+123”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加快陽城鎮高質量發展。
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社會保障、資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完成上級下達目標。
為實現以上目標,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大抓產業發展,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培育壯大工業經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證照聯辦”改革,不斷優化服務效能。服務好企業,力促榮璟鞋業二期擴建,金淘精密、聯合鑄鍛等增資增產。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加快水晶背抽水蓄能項目、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等項目建設。
做優做強特色農業。緊抓縣五大農業產業發展機遇,全力發展陽山雞、絲苗米、西洋菜等產業。著力打造黃竹、元江、車路枸杞產業帶,魚水、湟池、高村絲苗米產業帶,水口、五愛、魚水蠶桑產業帶,山區片空心村麻竹筍產業帶等多個產業帶,同時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發展壯大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力遏制違法用地行為,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做好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農田建設。
縱深發展全域旅游。深化“農、文、旅、體”融合,加快推進賢令山風景區創建3A級景區,持續推進陽山縣“江山書卷、秦漢古風”旅游帶項目,支持神峰關景區發展壯大經營規模,在大蓮塘、畔水等縣城周邊發展親子采摘園,大力推廣連鄉別院、伴山民宿經驗,繼續做好“三地”活化,在縣城周邊及水口片區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業,讓閑置地長出“搖錢樹”,實現“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的轉變。
二、全力以赴大抓人居環境建設,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建強鎮村發展載體。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力發展壯大鎮村經濟。搶抓市建設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有序轉移的主戰場、首選地的機遇,加快推進省道250線擴建項目以及城東四橫路建設,不斷提高城東新區的承載能力,利用好城東新區已征收的土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企業落地見效,逐步將城東新區打造成全鎮經濟新的增長點。積極配合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和統籌應對。各村、社區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積極盤活資金資源,想方設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增加集體收入,為更好服務群眾夯實基礎。
狠抓縣城擴容提質。全力推進城南片區和城東新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思賢路至江濱路連接線建設、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不斷提升城中村人居環境。推進“智慧城管”平臺、智能停車和建筑垃圾收納場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縣城公共基礎設施及服務能力。常態化開展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魚水村、五愛村、水口村、大蓮塘村典型村建設培育工作。持續實施“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全面推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今年內典型村要做到全覆蓋,其他村30%以上。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推進文明鎮村創建工作,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建和美鄉村。鞏固特色村建設成果,努力將短板變成亮點。抓好鄉村運營,推進鄉村運營人才庫、資源庫、項目庫創建。
三、樹牢底線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開創平安建設新局面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辦好縣、鎮十件民生實事。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深入推進“雙百工程”。持續關注殘疾人和婦女兒童等群體事業發展。落實好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等民生類惠民措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面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有關政策,繼續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縫紉巧手”工程。深入實施“雁歸計劃”,引導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交通事業大提質,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公路建設。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全力防范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城鎮燃氣、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事故,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治理。
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健全“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和“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抓好掃黑除惡、全民禁毒、全民反詐等各項重點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面鋪開社區警務建設工作,提升縣城中心區域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加強社會穩定風險排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常態化開展“護校安園”行動。
四、守正創新大抓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釋放鎮村發展活力
不斷優化工作體制。成立重點工作督導小組,堅持系統思維,樹牢全局意識,“一盤棋”統籌全鎮各項工作。正確處理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著力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系,有效整合各類資源,高效推進重點工作。
縱深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揮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做活產業規劃、土地流轉、基礎配套等改革文章,有效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繼續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充分盤活沉睡資源,加快理順產權關系,推進產權界定和劃轉,積極發掘盤活鎮域內礦石、土地、房屋商鋪等閑置資產、低效資產,探索“資源變財源”的多元化路徑。
五、凝心聚力大抓社會力量參與,凝聚齊抓共促的強大合力
扎實推進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單位的聯系,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與資金的支持,推動幫扶政策落地落實。積極對接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幫扶,切實發揮高校人才作用助力鎮域高質量發展。
緊密干群關系共促工作落實。繼續走好群眾路線,持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眾、鄉賢等宣傳鎮各項重點工作,提高全鎮群眾對政府“做什么、為何做”的知曉率、支持率與參與度,推動形成全鎮人民齊抓共促高質量發展格局。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建立、鄉村綠化推進等為嘗試,引導村民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真正使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推進“百千萬工程”。
六、鼓足干勁大抓護綠增綠,爭創綠美建設新標桿
精準發力植綠護綠擴綠。立足“一區”定位,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加快賢令山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全面落實林長制,做好林分優化和林相改善。各村、社區要進一步優化綠化規劃,持續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因地制宜選好點,搶抓時機種好樹,精心培育護好樹,提高成活率。圍繞每個村至少打造一個示范點的要求,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鄉村綠化工作,切實提高綠美成效。積極實施全鎮“五邊”“四旁”190個可綠化點位、面積約31.44公頃、綠化長度約125公里的鄉村綠化工作,年內完成2萬株以上的種植任務。
協同生態保護和生態效益。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科學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提升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深化河長制,抓好河流管護工作。加強飲用水源地監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長效機制,細化落實森林防滅火清遠“陽山經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七、毫不動搖強黨建促提升,引領政府效能實現新提升
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總書記和黨中央以及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落實“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實現重大行政決策導向正確、過程公開、內容合法、結果科學。依法接受人大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深化政務公開,不斷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深化廉政及作風建設。堅持以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切實履行“一崗雙責”,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堅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堅持真抓實干、敢于擔當,增強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意識,努力做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解決一批歷史遺留的難事,干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
各位代表!實干鑄就偉業,奮斗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勇毅前行、敢為會為善為,全力譜寫陽城鎮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掃碼關注官方公眾號
移動門戶